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开工  (第1/2页)
    “疏通河道,修缮码头,只为钞关运行,京师供给。既如此,为何不以钞关税收为股,吸纳四方财源?如此,疏通河道之钱粮指日可待。”    左梦庚把办法拿出来了,惊的众人失魂落魄。    谁也不曾想到,他竟然如此大胆,要以钞关税银为筹码,吸引本地士绅掏钱。    如果这么做,本地士绅会掏钱吗?    想都不用想,只要此事获得朝廷许可,本地士绅的银子能把钞关埋了。    临清钞关可是天下第一大关,每年税银比山东省的税收还要多十倍。    那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而且还不像其他的生意,这玩意儿旱涝保收,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对于临清钞关的丰厚收益,眼红者不知凡几。    奈何这是朝廷的衙门,大家只能干看着,无可奈何。    倘若有机会参与其中,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这种诱惑。    “胡闹。钞关乃朝廷课税重地,焉能行商贾交易之事?”    刘宗周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的想法很朴素。    钞关是朝廷的,每年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税银。朝廷必不可能同意这个办法,说不定还会追究在座各位的责任。    侯恂也是摇头。    “小辈儿异想天开,无须再提。”    然而和他俩不同,张振秀大为振奋。    “此法甚妙,既可解运河之困,又可收编流民,还能活跃本地财富,一举三得啊。”    此时他再看左梦庚,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全是赞许。    看吧,这就是见着好处了。    曹文衡觉着张振秀痴心妄想。    “少卿,此事在朝廷必不能得允啊。”    张振秀冷哼一声,也不客气。    “那便让朝廷拿出银子来,否则疏通运河、修缮码头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    在左梦庚想来,用钞关的税收作为股本,吸引本地商人出钱,就和建设高速公路,然后设卡收费,再给各路股东分红一样,后世在所多有。    然而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首先想到的是朝廷威严。    这个比天还大,什么事都得靠后。    张振秀之所以会同意,除了事关自身利益之外,还跟他的眼界有关。    “本地建有砖窑,所产砖石供应京师需求。砖窑乃官府开办,却交由商贾经营。多年来一直稳妥,官民两便。砖窑可以,钞关为何不行?”    是的,临清本地有直隶最大的砖窑。    这个砖窑是官府开设的,产出的砖石因为质量好,甚至连皇宫都会采购。    但这些砖窑官府并不亲自经营,而是交给了当地的商贾。临清本地第一大族路家,就是经营的此等生意。    正是因为有砖窑这个公办私营的先例在,听到左梦庚希望钞关引进民间资本时,张振秀才会拍案叫绝。    奈何除了他之外,其余人等虽然见识不错,但也没到这等大跨越的程度,根本不敢应承。    可实际问题摆在那里。    朝廷催逼疏通运河日急,完不成这个任务,惩罚降下来谁也承担不起。    朝廷又不给拨钱,需要地方自己想办法。    可本地士绅就算再有钱,没有好处的事儿谁干?    临清又是百万人口大城,不给足钱粮就逼着老百姓服徭役,只怕立时就会乱起来。    届时又是一场灾祸。    种种难题如同连环套索,弄的在座诸人抑郁至极。    到底侯恂是官油子,很快想到了对策。    他对吴道昌说道:“吴主事,此间困厄,不如呈报朝廷,恭请圣裁好了。”    这就是踢皮球了。    你们上面让我们干活,又不给钱,现在我们自己想到了筹钱方法,但是要动钞关的收益。    行不行,老板你拿主意吧。    你要是不同意,你就掏钱。    反正我们是没招了,实在不行,你就换人来。    吴道昌做事未必有什么才能,但做官的本事不差。一听就明白了,登即露出喜色。    “多谢若谷公指点。”    这货喜滋滋回去,写了奏折,快马扬鞭送入京师。    毕自严接到后,一看,也有点懵。    兹事体大,他可不敢擅作主张,赶紧递到了崇祯面前。    吴道昌的奏折经过了左梦庚的指点,内容颇为考究。    首先一上来,就将钞关的情况说的透彻。只要一透彻,难度就显摆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要钱。    一看到要钱,崇祯就怒了。    就惦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