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_第五章 败坏的局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败坏的局势 (第1/1页)

    李自成贼兵攻陷周遇吉退守的宁武,官兵死伤两万余人,双方伤亡惨重,当日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不战而降。宣府乃是京师的重要门户,边陲重地,离北京城不足两百公里,快马加鞭一日便到京师,宣府陷落,如果居庸关再失守,贼兵不日就会到达京师城下。

    崇祯正看折子上的奏本,以魏藻德为首的一群老头,急匆匆的跑到东暖阁,跪倒一片,嘴里高呼万岁。

    砰的一声,崇祯手里的奏折便被狠狠地扔在地上,一众大臣大气也不敢出,崇祯说道:“姜瓖无能,王承胤该死。宁武、大同、宣府已落入贼手,京师岌岌可危,局势败坏至此,现在怎么办?”

    作为首辅的魏藻德说到:“陛下,大同宣府之失,过在姜瓖王承胤二人,姜瓖世受国恩,却怀叛逆之心,投降流寇,射杀代王,囚禁卫景瑗,迎叛军入大同,置大同不战而降,此人该死…”

    说到这里魏藻德瞟了一眼崇祯皇帝,继续说到:“大同,宣府已失,不日贼兵就会兵临居庸关城下,应立即派信得过的人去居庸关,监督蓟镇总兵唐通,让他务必守住居庸关。再者陛下应当命剿贼将军左良玉,山东总兵刘泽清,黄得功等各地驻军立即北上勤王,命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宁远军回防京师,京城之中应募集银两,招募忠心有识之士,加固北京城城防”。

    崇祯皇帝心想到,左良玉,刘泽清之辈巴不得朕死在京师,他们好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京城之中那还有什么忠心有识之士,一群人巴不得跪迎闯王入主京师呢,朕都打算跑路了,还勤个屁的王,一群总兵来了也是要钱,要粮,来了也是给朕添乱。

    崇祯沉吟了半刻面不改色的道:“命各地总兵驻守各自辖区,不得妄动”。然后又看向了户部尚书倪元璐问道:“户部现在还有多少银两?”倪元璐回道,户部目前存银还有十万两白银,去年大部分收上来的税还在天津,运往京城大概还要一月有余”,崇祯听到区区十万两白银内心蒙的一跳,崇祯皇帝记得后世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国库之中只找到十万两白银,难道就是这区区十万两。

    崇祯回想了一下另外一个时空的历史,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自己应王永吉、吴麟征等人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封吴三桂为平西伯,率关宁军入围京师,京师都被李自成攻破了,吴三桂这瘪犊子玩意儿还在山海关。之后又命李建泰领兵出战流寇,记得当时自己还赐了李建泰尚书一职和一柄尚方宝剑,而李建泰还没有和流寇交手,军士就逃散一空。而后李建泰还厚颜无耻的上书说道,贼兵势大,局势已无可挽回…

    崇祯想到这厚颜无耻之徒,气就不打一处来。自己可不是以前的崇祯,优柔寡断的性子,自己穿越过来,就是来拯救大明的。以前的崇祯不愿承担逃跑的骂名,自己这个穿越者无所谓,什么祖宗基业,都是废话,命都没了,见了祖宗,祖宗怕是都会从棺材板里给气活过来。京师就是一个牢笼,只有跑出京师,先活下去,再图后计。

    一群大臣看到皇帝问了一句钱粮,然后阴晴不定的脸色,各个都默不作声,大气都不敢出…

    而在另外一边,方正化和骆养性看着抄家抄出来的大量金银,各种名贵玉器字画,成箱成箱的堆在院子里,还有大量商铺,房产,土地地契,看得二人膛目结舌,随即二人各自吩咐收下,不准夹带私货,一经发现,定斩不饶,由于锦衣卫和御马监相互监督,王承恩还派了太监在此监管,抓了两个手脚不干净的番子,并砍了头悬挂在旗杆上,锦衣卫和御马监的番子各个都老实无比,老老实实的抄起了家。

    回到崇祯的议事殿,崇祯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朕昨日吐血昏迷,梦见太祖高皇帝”,崇祯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众臣的反应,众臣当然是一脸懵逼的看着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开始了忽悠又继续说到:“太祖高皇帝说,北有建奴,南有流寇,不当以死守京师,当以天下万民为重。朝廷南迁之日,便是我大明重拾河山之始”,说完崇祯就静静的看着各位大臣,左都御史李邦华竟立即出言反对道:“京师重地,皇天厚土,皇上自然守社稷,臣请太子驾幸金陵以监国,二皇子和三皇子随去。宁武失陷,乃社稷危亡之际,南迁之议,实为动摇军心民心,南迁必是不妥,望皇上明裁”,说完一众大臣就开始了朝堂上的争吵,崇祯心想,这群瘪犊子玩意就知道吵,屁本事没有。崇祯哼了哼,怒发冲冠说道:“你是说太祖高皇帝在欺朕了”,群臣当即下跪说道:“臣等,不敢”。

    就在这时殿外跑来一名小太监说到,方正化和骆养性求见。崇祯皇帝想到可能是抄家完了回来禀报的。

    崇祯皇帝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各位大臣,说到,“内阁以魏藻德为首,百官从旁协助,此事就此定下,尽快议一个章程出来”,说完气匆匆的就向后堂走去,王承恩连忙高呼到“退朝”。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心想崇祯皇帝现在怎么这么有主见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