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洛阳刘琮 (第1/2页)
雒阳,因在洛水之阳而得名,昔日东周定都雒阳,随后光武帝刘秀重新恢复汉室,亦是定都雒阳。 “琮儿,吃饭了。” “好的,娘亲,马上就来了。刘毅,你负责监督,今日每人必须学会3个字,若是学不会,你们应该知道本少爷会怎么处罚你们!” “诺。” 名为刘毅的汉子有些担忧,而他身边有近三十人,基本上跟他一样,都是粗鄙之人,自己都不一定能学会三个字! “母亲,今日为何这么丰盛?” “琮儿,你父亲将卖糖的收入分红送回来了,家里如今也宽松了不少,自然是丰盛一些,不过你大哥在雒阳游学,花费也不少,因此还是得省着花!” “嗯!” 刘琮点了点头,开始吃饭,不再说什么,不过刘琮依然对现在的局势很担忧,谁让自己是穿越的,不过才六岁的刘琮显然能做的非常有限。 刘琮认为自己运气非常好了,比起一些穿越到孤儿身上好许多,起码一出生就衣食无忧,而且从出生就投胎了,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刘琮的父亲刘表,大汉名士,儒家大儒,大汉宗亲,北军中候,是当今皇上比较信任的人之一。 北军中候虽然不过六百石的官员,六百石的官员在都城雒阳一抓一大把,但是北军中候位卑而权重,北军中候掌管北军五校,负责京师宿卫,特别是在乱世,兵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不过刘琮记得一旦汉灵帝翘辫子之后,何进首先就换了北军中候,随后董卓上位为了拉拢汉室宗亲和党锢的士子,又让刘表出任北军中候。 刘表的夫人陈氏,出身山阳郡陈氏,虽然不是大汉有数的豪族,不过在山阳郡也是一个不小的家族。 “母亲,孩儿吃完了!” “嗯,去吧。” 陈氏对于自己的这个孩子也非常放心,毕竟是雒阳有名的神童,三岁识字,五岁读论语,自己也是颇有面子。 虽然有些行为自己看不懂,不过夫君说此子异于常人,自然是和一般孩子不一样的,对其的所作所为也随其去了。 唉,还是年龄太小了,白糖计划好久才弄出来的,而且多次设计才让刘表无意中看到,此事也是不容易。 “刘毅,学会几个字了?” “两个了,我们都在很努力,今天肯定会学会二少爷教的三个字!” “那你们继续努力,今天的任务是识字,别瞎练!” 刘琮看了看这群糙汉子,不过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教导,刘琮的仆人不识字不行,而且对于这些人刘琮已经在计划了。 不过刘琮很少出去,印象中刘琮只有在襁褓的时候由母亲抱着出游过几次,后面就很少了,主要是治安问题。 洛阳与其他都城不一样,除去皇城与内城,外城是没有城墙的,也就是无郭之城,而且刘表家也是住在外城,外城的治安相对来说差很多。 不过刘表所住的地方已经算是治安不错的地方,再外面一些,就更差了,而且如今已经是灵帝中平二年。 去岁,黄巾才刚刚平定,今岁,凉州又开始叛乱,而雒阳聚集了从许多地方逃难过来的难民,因此陈氏是基本禁止刘琮外出,担心其安全。 “赵正,过来!” “公子,您叫我?” 赵正今年六岁,也是逃难的难民之一。上个月刘琮故意让刘表看到刘琮制糖之后,刘琮虽然将制糖之法交出,不过也提了几个要求,刘表都答应了。 第一,刘琮希望自己cao练三十个仆人,第二,刘琮希望家仆的儿子以及外面的难民一共召集五十个五岁左右的孩子陪刘琮玩耍,刘表也是同意了。 赵正属于运气比较好的了,被刘表派出去的人选中了,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由管家去处理,刘琮也不想硬要出去看,至于外面的情况,不用看都知道,难民那边能有什么好的环境。 “你去吧他们都召集过来,你们之前学会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如今开始学习基本的识字,我来教你们!” “嗯,知道了,公子!” 刘琮开始教书,古代也没有拼音,自然只能是一个一个死记,好在东汉末年已经是使用隶书,部分人开始使用楷书,若是在秦朝,刘琮自己都未必会识字! 刘琮用的是汉朝比较通用的启蒙书籍《急就篇》,《急就篇》在晋朝以后被改为《急就章》,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三言、四言隔句押韵,七言则每句押韵,以便诵习。 篇中分章叙述各种名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