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烈阳关(二更求收藏推荐) (第1/2页)
东伯侯戚戎乃是东域新晋的侯爵,崛起至今不到三百年。 东伯侯的封号乃是上古二十八侯之一。 原本不属于戚戎,此前他不过是东伯侯家族的外戚,连家族旁支都算不上。 奈何东伯侯家族后继无人,偌大的家族嫡系和旁支族人,或战死沙场,或英年早逝,亦或是半路夭折,致使家族血脉断绝。 恰在此时,戚戎异军突起,凭借强大的修为实力,拉起一支队伍,南征北战几十年未尝一败,战功卓著,之后率军投奔东域之主龙腾麾下。 镇国公龙腾为了收其心,彰其功勋,请诏人皇宫,册封戚戎为侯爵,官拜安东将军。 就这样,戚戎以外戚之身继承了东伯侯爵位,将原东伯侯的领地收入囊中。 不过,戚戎实际接管的领地也仅仅是原东伯侯家族三成的固有领地,另外七成领地,早就被毗邻的周边诸侯以各种名目据为己有了。 这也是原东伯侯家族人丁凋零,家道没落,实力衰败造成的结果。 虎落平阳被犬欺,没毛的凤凰不如鸡。 领地再大也需要强大的实力来守护。 若实力不济,不足以震慑周边诸侯,偌大的领地就会被各路诸侯不断侵占,直至蚕食殆尽。 戚戎的强势崛起,又有镇国公龙腾当靠山,尽管没能保全东伯侯的固有领地,好在来得晚却并未迟到,总算保住了最后一块残存的领地,也守住了上古二十八侯东伯侯家族最后的荣耀。 姬氏家族就是原东伯侯家族衰败后的受益者之一,润物细无声的占据其两成左右的领地。 此消彼长,该出手时就出手,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诸侯贵族之间的相处之道就是如此。 新晋东伯侯戚戎的领地与老牌侯门姬氏家族相比,自然小得可怜,犹如溪流与江河一般差距悬殊。 不过撇开姬家这种顶级豪门不谈,戚戎坐拥数千万里疆域,治下人口一千七百余万,领地其实也不算小。 更何况,他从一介外戚平民扶摇直上,进而拜将封侯,继承了东伯侯封号和领地,真可谓是鱼跃龙门,草根崛起的神话! 是以戚戎功成名就之后,心思也活络起来。 遂将糟糠之妻赶下堂,他看上了镇东侯姬薇,随即派人携聘礼前往姬家提亲,被姬家婉拒后仍然不死心,三番五次的派遣亲信登门求亲,直到现在依然纠缠不清。 此事在姬氏领地上广为人知,就连秦劭这样从不八卦的人都有所耳闻。 当然了,爱慕镇东侯姬薇的追求者不止戚戎一个。 姬氏领地南面的平东侯燕天歌也是其中一位,并且是东伯侯戚戎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平东侯燕天歌乃是镇国公龙腾极为倚重的嫡系悍将,同样是新晋侯爵,官拜平东将军,崛起至今不足百年,堪称年轻一代的楷模! 他的封地就是从原东伯侯家族领地中割据而来的,约莫两成半左右,比戚戎的领地略小一些,实力却不逊于戚戎。 姬家的两位邻居同时看上了姬薇,并为此争执不下,大打出手。 此事一经传出就甚嚣尘上,沸沸扬扬的传遍了整个东域,就连帝都夏城的许多豪门贵族都知道。 追求者云集,其中不乏声名显赫之辈,姬薇却从不理会,对众多慕名登门的追求者更是不予理睬。 为此,给姬家招来了许多麻烦,边境驻军与周边诸侯之间的冲突摩擦也越来越频繁。 …… 一路跟随疾风军西进,秦劭发现东伯侯戚戎的领地上,沿途村落、镇甸和城池的人口明显比姬氏领地密集得多,但远不如姬氏领地强大富庶。 姬延率领疾风军进入东伯侯领地后,直接竖起疾风魔狼战旗,光明正大的沿着其领地边缘行进。 沿途之上,疾风军都在野外宿营,并未进驻东伯侯戚戎治下的任何镇甸或城池休整,而东伯侯麾下的边境驻军也没有前来盘查询问。 疾风军威名远播,他们当然认识疾风魔狼战旗,深知其战力彪悍,无往不胜。 故此,沿途驻军对疾风军的行军队伍不由自主地行注目礼,却并不搭讪,俨然一副敬而远之的态度。 众所周知,镇东侯姬家与东伯侯戚戎之间关系不睦。 双方领地接壤的边境上冲突频发,摩擦不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更是日渐频繁。 经常是五天一小打,旬月干一仗,打得头破血流,日积月累之下,双方伤亡都不小。 这自然是东伯侯戚戎默许下才挑起的争斗,其目的无非是想给姬家施压,迫使姬家应允他的提亲。 可惜他小看了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