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先开荒 (第1/1页)
张扬抱着自家小丫头,心情愉快地往家赶。 他刚才抱着宝贝闺女去山上转了转,畅想一下未来。 幻想着自己要开出多少地,将来这一片会不会从一片荒芜变成郁郁葱葱、美景如画? 一不小心就耽误的时间长了点。 “婆!”小丫头突然响亮地叫了一声。 张扬抬头:“嗯?婆来了?” 一眼望过去,那不是张母是谁? 她正站在自家院子里,一脸不高兴看着大儿子回来,抱怨: “你这去哪儿了?我这等你半天了!” 张扬讶异,“妈你找我有事儿?” “没事我找你干啥?”张母没好气。 张扬:“……那到底啥事儿?” “我是问哈你,要不要再买头小猪娃?隔壁村那谁家的母猪最近下了一窝,刚满月,你要吧?要的话,妈去给你赊一头?” 赊账这种行为,在农村很常见。当然,能不能赊账,能赊多少账,都和赊账人的人品正相关。 越是讲信用有能为的人,赊账给他的人越放心。 从赊账这件事,就可以间接证明这人的人品和村里的人缘! 农村可不像城市,每月有固定收入,农村的收入很不稳定。 许多时候都是赊账,之后等手头有钱了,比如卖了公粮、出去打零工收到工钱,就会把赊下的欠账还清。 一年到头就是这么来回倒腾,一般年底之前还账。 以前的老话年关难过就是这么来的! 欠账一年了,总不能第二年还吧? 张母是想着前阵子张扬他们喂的那头猪,因为办事杀了,本来才喂了大半年,个头不大。 吃了大半,剩下一点拿镇上卖给屠夫了! 张母想的是,农家人怎么得喂头猪,不养猪总觉得不是农家人! 听养殖户在托人打听买家,张母心热,就想着来问问儿子要不要来一头? 农村喂母猪的人家,都是这么卖自家的小猪仔的。 早早的预订好了,一般很少在市集上看到有卖猪仔的。 张扬想了想,摇头,“妈,我先不要!娃儿她妈不在,我一个屋里外头的,活儿太多!过不了几天,又得收(稻)谷了,忙不过来。” 张母想想也是,就是有点遗憾。 欲言又止半天,想着啥时候得劝劝自己儿子,早点找个婆娘,把这一摊子事管起来。 家里没个女人不成,这就不像过日子。 “我看人家那猪娃儿养的好,个个都壮实的很!要不然我也不会跑过来问你!” “算了!”张扬还是摇头,虽然也心热,但看看怀里这个,再想想家里这一摊子事情,自己又打算要开荒,养猪这事还是往后拖拖。 要是实在想吃rou,明年再养就是了! 一般农村养猪基本都是这样。 年头养,年尾杀,自吃一部分,剩下大部分都卖掉,也能贴补一下家用。 现在的猪都是黑土猪,rou质没的说,就是长得慢,不怎么肯上膘。 不像大白猪,这种育肥猪肯上食,长的快,上膘也快,养一年下来,比黑猪多了三分之一! 近些年好多人家开始养白猪了。 黑猪眼看着要淘汰。 张扬有心想养,无奈力不从心。 只好以后再想法子养了! 林下鸡可以,林下猪也行啊! 更环保健康。 不过这年头人们脱离温饱线没几年,要在小地方卖这种的,通常卖不上价! 拉到大城市可能有人要,但这不是运输也是大问题嘛! 这会儿可不像后世,物流发达,蒙区的牛羊rou,冷链三天可能就到了最南的粤省! 说不得用了空运,那就更快了! 现在估计也有相似的物流,但一般人用得起? 张扬上辈子对这些不关心,快递行业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他自然是不知道。 从今年起,某个23岁姓王的家伙,好不容易凑到10万块钱,成立了一家叫“顺通”的公司,主营香江到内地的快件往来。 但半年不到,他遭到合伙人背叛,随后把公司的名字改成了“SF”。 同一时期,20岁的浙省人聂某人刚刚成立了神通综合服务部。 公司的业务很简单,帮助企业赶在当天海关闭关之前,将报关单送到,生意的两端分别是魔都和临安。 长三角地区受到改革开放利好的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如火如荼。 当时的邮政服务,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时间就是金钱”的需要。 从临安到魔都,通过邮政系统传递报关单一般需要3天。 这也给了聂某人一个机会。聪明的聂某看到其中的商机,成立了神通综合服务部。 也是在这一年,在霓虹留过学、见证过霓虹快递宅急便的陈某人,在京城成立了宅急送。 这一年,是风起云涌、风云际会的一年。 我们的重生者、天选之子张扬,还在家里谋划着怎么给自家在村后的荒山上开荒! 所以说,人各有命,强求不得啊! 又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无知无觉的张扬,把怀里在倒腾小腿要下地的闺女放下,“妈,我跟你商量个事儿。” “啥事儿?”张母拉住跑到自己跟前来的小孙女,漫不经心地问道。 “我想开荒。” “啥?开荒?”张母惊讶地抬起头,皱眉看着儿子,“开哪个荒?” “就是咱村后的那荒山。”张扬解释,“我问过老村长了,他说现在郭嘉基本不管,开多少都是自己的。” 张母一听兴奋了,“真的?那咱……” 说到这儿顿了一下,又摇摇头,“那地不行!都是黄黏土,土质太差!种不了啥!” “我是想开出来种果树。不种粮食,粮食种了划不来,地不平还不够折腾的!种果树就没这个问题了!”张扬胸有成竹。 “只要给树坑里施点肥,让它慢慢长就是了!不过这有个缺点,可能收益比较慢!” 张扬摸摸鼻子,有点心虚。 张母还是觉得不靠谱,“光是家里这些田地够你种了,还开啥荒呀!” “话不能这么说,妈,我现在屁股后头都是饥荒,就咱们那点田够干啥的?别的咱也做不了,现在这屋里头算是一穷二白了吧?” 张扬耐心地给张母分析,都是一家人,虽然分家了,但有些想法交流清楚,就算张母不支持,至少知道他是为了啥,免得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你话说的好听!到时候树苗钱哪儿来?开出来你不种的话,不照样荒了?想一出是一出的!” 张母还是不看好,嫌弃的责备儿子。 “妈,要不然你说我干啥?就守住这点田?”张扬反驳,“一天蹲屋里?” 张母张了张嘴,倒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毕竟儿子说的是实情。 不过,“你不会去打零工啊?到时候(孙)女我给你带,不就行了?” “妈,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张扬看出母亲的软化,趁热打铁说服,“开荒这事,长久看还是好的!开出来的地算是咱们私人的,只要不卖,想种啥种啥!土养熟了肯定就不是这样了!” 张扬把自己这几天观察的情况说了说,“我都选好了,就后头两矮坡中间的夹窝。这地方估计也没人看上……” 他自己喜欢那块地方。 那地方地势不行,但植被相对来说比较茂盛一些,他总觉得那边的地下水可能比较丰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