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回 初入官场一儒生 阅尽冷暖记心间 (第2/3页)
兵丁一看他读书人的模样倒也没有什么过分言语, 只让刘彻交出告身查看, 扫了几眼刘彻也不见孝敬,立马不悦道: “这位相公怎么如此不懂规矩?” 刘彻正色道: “什么规矩?我的告身有问题吗?” 兵丁回头对其他守卫笑道: “嗨。。今天来了个愣头青。” 刘老九忙上前往兵丁手中送去些铜钱笑道: “我家少爷外地游学回来, 这些孝敬各位军爷喝点小酒。” 兵丁掂了掂到手的铜钱冷笑道: “还是这老东西懂规矩, 管!!过去吧。” 刘老九道了声谢 拉着刘彻快步走进了城门。 魏城不大,城中住户不到万人。 县衙在城中东北。 城中与城外仿佛两个世界,城中街市虽然不大, 但人来人往更有几分人间气息, 路边酒店客栈倒也齐全, 吆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刘彻与老九头穿过街道前往县衙报道, 到了县衙门口,只见门庭破落, 走近一看, 才发现一名老衙役抱着杀威棒斜靠在门房里打瞌睡, 刘彻上前拿出官帖道: “这位衙役,我是豫州府下派的新任魏县县丞刘彻, 烦请通报一下县令大人。” 被唤醒的老衙役本要发火, 一听是州府派来的县丞忙笑着双手接过官帖道: “哦,原来是刘大人啊, 县衙早就得了上面的旨授, 知道刘大人您这几日便到, 特遣小的在此候着,刘大人请先随小的来。” 说罢先头领路将刘彻带去府衙偏厅休息。 刘彻路上跟着衙役看到整个县衙没几个人就问道: “这位衙司怎么称呼?怎么县衙也没见几个人办公?” 那名衙役边走边笑道: “回刘大人,小人叫费林,衙门里都叫我老费, 近日城外流民来的多, 所以县令沈大人并不在府衙, 他带着其他衙司在安抚魏县周边逃难过来的的流民, 所以来县衙办公的人极少了。” 刘彻闻言心道这个沈县令倒是体贴民情的好父母官。 有这样的父母官流民想来在魏县会得到很好的安置, 随后在老费的带领下, 新到的刘彻决定下暂时就安顿在县衙内的偏房。 魏城虽不大,但作为魏县县治所在地, 自然也是魏县最为繁华的地方。 城东的万福楼就是魏县最有名的酒楼, 高达三层的酒楼, 在魏县也算是鹤立群鸡的存在, 就在刘彻在县衙寒冷的偏房里安顿好的同时, 万福酒楼顶层, 装饰还算清雅的上好包厢里温暖如春, 楼内铺设的地龙火炕, 完全让人感觉不到楼外凛冽的寒风。 魏县县令沈泰左手搂着一名衣着暴露的娇艳女子 右手握着酒杯满意的嘬了一口笑道: “我说老二啊,最近流民越来越多, 家里的生意是不是越来越好了?” 沈泰对面一个肥头大耳的男子贼兮兮地贱笑道: “大哥所言正是,那些流民身上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 今天刚刚用一些粮食换来二个娇滴滴的小娘子, 那皮肤,那胸脯。哈哈。。 回头拾掇干净了就给大哥您送到府上去。” 沈泰醉眼迷离地捏了一把身边女子高耸的胸脯, 嘿嘿笑道:“府库里的粮食你也尽快处理掉, 我好向上面申请新的赈灾粮。” 沈孝富忙点头道: “大哥说的是,这几天我就多掺点沙子, 卖给新到的那批流民。不过大哥! 就是那些流民里的几个刺头老是给我们捣乱, 甚是烦人。” 沈泰砸了咂嘴冷哼道: “这些家伙蹦跶不了几天了,我已经有计较, 以后他就不会挡我们发财了。” 沈孝富把一粒花生丢入嘴巴笑道: “大哥英明。 今后这魏县就是我们沈家的天下了。哈哈。” 说罢拿起酒壶给沈泰满上一杯又推杯换盏喝了起来, 而窗外的风刮得更紧了。 钟海就是沈孝富所言捣乱的那些人之一。 他本是青州聊城人士,本来家有良田数十亩倒也算小富, 还在村中私塾读过几年书,尤其喜欢读兵书, 而且其自幼习武颇有狭义之风, 后来青州大旱数年田地颗粒无收, 不得已为了活命便带家人一路逃难到魏县。 为了路上为了自保便将与自己交好的十余名青壮, 组织起来自建了个流民民团, 在逃难的途中凭借过人的武力和胆识, 使得同行的流民极少受到侵扰, 算是最早的一批因灾来带魏县的逃难的流民。 因为钟海为人乐善好施, 也乐于帮助其他有需要的流民, 因此在魏县城外的流民营中有着颇高的威望。 随着深冬的到来, 这几日从魏县周边新来不少流民都被安置在魏县城下, 每天钟海都带着几十个兄弟帮忙流民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