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章 爱一个人 (第1/1页)
清晨,陆屿躺在房间的大床上自然醒转,愣怔地注视着乳白色的天花板。 昨日的一幕幕重新浮现于脑海,像是电影胶片的回放般,一帧帧地闪烁飘过。 他还记得当自己说出“我喜欢你”时,苏幼晚那脸红到脖子根的害羞模样,就像是黄昏时刻的天边晚霞,好看而又迷幻。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那还不算是“表白”。 “表白”的标志在于结果,女孩同意在一起,亦或者否定。 而他昨晚所谓的“表白”,则更像是发起攻城掠地的号角,明摆着告诉苏幼晚——“我要开始追你了,你要做好准备”。 从“有好感”到“喜欢”,在一个女孩的心中到底有多远? 陆屿不知道,但他愿意尝试,跨越那座链接的桥。 他们相遇的时间,远远比不上那些烂俗故事里,堪比于海枯石烂的等待。 所以,那种心电感应的合拍,到底源于何处呢? 陆屿曾经有些迷茫,而现在,也只是懂得大概——或许就是那种陪伴的感觉,看着她慢慢长大的欢喜,见证她逐渐懂得世事的欣慰,最终,潜移默化地转变成了“爱恋”的种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爱则是最浪漫的结局。 结局或许还很遥远,但是陆屿想试试——在这一辈子,爱一个人。 …… 手机的屏幕亮起,推送出了新的消息。 微信群里,“报送员”乔宇发了一张截图,陆屿一眼就认出了,这是“站牌网”的“新歌榜”的列表。 站牌网,是国内最具有权威的歌曲排行榜,任何一个歌手,都以能上这个榜单为荣。 陆屿点开截图,可以看到在榜单第二的位置上,《后来的我们》赫然在列。 而后,乔宇又发了一张截图,同样来自于站牌网,但这次是“热歌榜”的列表。 而在这上面,《后来的我们》则位列第十位。 “双榜前十!兄弟们,这波的含金量拉满了啊!” 很快,赵秋月跟在他的消息后面回复道:“我们连热歌榜也是前十?” 她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如果说“新歌榜”的前十是在预料之内,那么能够闯进热歌榜的前十,则完全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新歌榜上竞争的,只是最近所发布的新歌而已,如果同期的其他歌曲不太能打,那完全有可能侥幸取得一个较好的位置。 换言之,新歌榜的含金量不高,而且还有可供cao作的空间。 然而,“热歌榜”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那是所有歌曲的同台竞争,无论时空,最终抽取最近14天内的热度进行统计,而排出来的榜单。 所以,唯有真正拥有实力的好歌,才有可能突出重围,从而短暂地压住那些热歌榜的“常驻客”——虽然仅仅只是短暂,是昙花一现,却也足够惊艳了。 虽然乐队同步在各大音乐平台里上传了同名歌曲,不过由于现在的推荐位紧俏,加之乐队原来的咖位远不够看,导致他们并未及时获得对应的预热与推荐活动。 然而,随着微博上相关的、不断激增的热度,甚至后来一度登顶热搜榜的榜首,各大音乐平台赶夜推出了营销的计划。 甚至,作为国内最大的音乐平台,企鹅音乐也开辟出了专栏进行推广,同时,还意欲与乐队洽谈版权独占的事宜。 这个消息一出,微信群里霎时又讨论了起来,甚至开始规划起了二次庆功宴的计划。 陆屿打字道:“要不要猜猜,我们能在热歌榜的前十位置待几天?” 乔宇迅速回复,文字里满溢着藏不住的自信:“一个星期,不能再少了!” 赵秋月附和:“我也觉得一个星期应该可以,毕竟我们才发布了两天而已,还有上升的空间。” 陆屿等他们都说完了,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个月,或许更长。” 他继而补充道:“而且我说的,是热歌榜前五的位置。” 群里顿然冷寂了片刻,而后,赵秋月出言分析道:“前五的位置里,有毛佩瑶的几首歌常年霸榜,以及新兴起的几个歌手,现在也都在轮番冲顶,我们如果想要稳住前五的位置,恐怕会有点难吧。” 毛佩瑶,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歌后,是一定会被载入音乐史的传奇,从上世纪末,她便已名声在外了。 而且步入新时代后,她亦未拘泥于曾经固有的风格,反而积极求变,主动地适应起新潮流。 加上她的不老冻颜,以及保养极好的、几十年未曾损伤的嗓音,即使已经年近40岁,却风韵犹存。 也正因此,使得她的粉丝年龄段分布广泛,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少通吃”。 她是歌坛里的一座大山,过去,从未有人能够逾越,甚至连望其项背的女歌手,都未曾出现过。 所以,可以说,在热歌榜前十的位置里,前五与后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能够进入前十,那证明你的歌足够“好”,而只有进入前五的位置,才能证明你的歌足够“强”。 而且,这不仅仅需要强悍的实力,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粉丝积累与名气沉淀。 所以,作为新兴起的“废纸乐队”,想要稳住一个前五的位置,的确是难如登天的事。 但是,陆屿能够说出这番论断,自然有着他的考量与计算。 但他没有多言,而只是打字道:“相信我,前五的位置而已,很简单。” ……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却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任何事件的发生,所影响的,往往都不止一个方面。 这次《后来的我们》的爆火,网络上还第一次出现了,有关于歌曲创作人的讨论。 以往网友们对于词曲的创作人,向来都是缺乏关注的,可这次歌曲前缀的创作人一栏里,“山与海”这样一个“不像名字”的名字,却吸引住了他们的视线。 即使他们并不懂得乐理知识,却也能够明白,一首爆款的歌,除去需要合适的歌手演唱外,毫无疑问,其创作人才是最为关键的那一环。 毕竟没有创作人,那这首歌后续的一切,就都可以免谈了。 所以,网友们不禁好奇起来,这位“山与海”到底是何方的神圣? 他们查阅了诸多资料,然而却惊奇地发现,在现今这样一个没有隐私的时代中,网络上竟然没有任何有关于“山与海”的信息。 到底是横空出世,一曲成名的天才? 还是哪位乐圈大佬,偷偷开的马甲? 疑问悄然在网络上蔓延开来,网友们渐渐地掀起了,有关于“山与海”真实身份的讨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