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风波平息,杀生院主,再回紫霄,百感交集! (第1/2页)
,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江淮风波平息。 随着南海僧人率先告辞,飘然离去。 季秋带着敖景,也随着鄂王岳宏图,回归到了鄂王府所统御的六州六府之地。 如今天下纷乱,但不得不说。 只要鄂王岳宏图未曾陨落,那么在这一亩三分地上。 便没有人,能够威胁得到季秋的安危。 在往后的时间里。 他可以尽情的吸收此次南境之行,所带来的收获。 如今假丹已成,那枚闪耀着金华的丹道雏形,已经是隐约掺杂了几分属于道的气象。 剩下便只需不停的感悟通玄,增进自己的术法神通,再潜心修行积累法力,将金丹打磨无暇无漏。 如此这般,到了最后,待到天地交感,心头有念头袭来之日,便是经受雷劫洗礼,证得金丹大道之时! 对于丹境所谓的大道感悟,或许较于旁人而言,可能为了领悟,需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颇为艰难。 然而对于季秋来讲,此道说难虽也难,可,却也决计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难! 【太平道意】 【张巨鹿于泰安皇城屠灭大炎气数,又兼历经风雨打磨半生,终得偿心中所愿,于道化之前,道心圆满,成太平大道真意!】 【此天赋为法相之基,求道理念之根,有演化法相的可能。】 这则先天天赋,是季秋第二世逆天改命时,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拜访张子厚,求教文道修行时,那位布道境的大儒曾告知过季秋,他今日若是想要以此身之根基成道,建立学说,几无可能。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虽文道修行止步于此,但这太平道意,却是季秋于炼气之道上,一身道果的显化! 道意可演化法相,乃大道之基,而金丹之境,不外乎就是铭刻道韵于一枚金丹之上,从此我道由我不由天。 而太平道意,正好可以完美契合。 也就是说...凭此天赋,季秋完全可以一门心思的打磨法力。 待到证得金丹时,以太平道意为基化作道韵道纹,直接一飞冲天,当不必去和其他修士一般,苦苦历练修行,最后终有所悟。 因为,这本就是他费尽了千辛万苦求来的。 此皆为后话。 而在这之前,季秋还要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将华阳都的神魂法身,护送到紫霄观中,叫他与清微子见上一面。 这是答应过别人的承诺。 君子一诺,当必允之,若其不然,不如不应。 就在季秋与岳宏图这一对父子,离去江淮海几日之后。 有一道浩大的金丹神念,连同它的主人,一道降临。 此时,海域风波渐渐平息,再度有着渔船下海捕捞,或是有客商往北而行,稀稀拉拉,可见人烟。 而浮现在原本那一场大战漩涡中心处的血袍僧人,却是隐匿身形,未曾叫任何人留意。 这身披血色僧袍,面容白净,只眉心有一道朱红印记的年轻僧人,双眸黝黑。 他就静静的虚浮于海平面上,看着眼前风平浪静的一幕景,片刻轻笑: “果然是师兄的气息,没想到捕风捉影的东西,竟还真露出了些许蛛丝马迹,可真是叫小僧好找。” “莫天行,坐享南燕国运浩荡,却被人杀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真是丢人啊...” “江淮以北,鄂王府坐镇之处,却是不好对付,相传那儒门唯一一位显圣的存在,近些年便在境内著书立传...不好招惹。” “但,那又如何?” 面色白净的血袍僧人,眼神之中杀机毕露。 “谁敢拦我,全数斩了便是!” “当年老不死的一个个都不叫小僧我沾染那杀念成道,却不知小僧我究竟是何等契合!” “他们懂什么叫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么?” “苦海无边,佛法岂能渡尽,不如持戒刀一柄,全数送上西天极乐,如此,才算是净业良道也!” “枯荣寺佛法腐朽,就该扫进历史的尘埃,师兄,你菩提未净,倒不如叫师弟来替你,寻一次解脱才是,何须日日念叨着早已衰微的传承?” 这面容年轻俊美的血袍僧人诡异的笑着,片刻就想飞驰起身,往北境而行,却在步履踏出之时,便是微微一顿: “嗯?” 此时,血袍僧人挑了挑眉,那眉心鲜活的印记散发微微红光。 顿住脚步,他看着数日之前,有人刻意于此地留下的若有若无的气息,过了片刻,这才摇了摇头,言语之中带着些讥讽: “不愧是师兄,我佛座下虔诚的信徒。” “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了,还惦念着怕小僧我于无辜之众中,掀起血雨腥风?” “可师兄啊,修行之途,却非是念经念佛,做做慈悲之事,便能一步登天的。” “我辈修行人,早已彻底看清,何为佛?当你修成元神的那一刻起,无论你是如何成就的,你就是人间真佛,将受到世间的顶礼膜拜!” “与之相比,如何成就的方式,又岂有多么重要?” “不过,既然你愿意告诉我你的去向,我又怎会不从。” “这么想和小僧我见面的话,那就如你所愿。” “就是不知道多年以后,师兄你的佛法,究竟有没有精进了...” 自言自语过罢,血袍道人调转方向,往南境那遗存的佛脉气息,飞速踏去。 前几日江淮海域的偌大动静,还有季秋覆灭长生山,跨龙横渡二州之景,根本遮掩不住。 因此随着信息传播开来,不仅是这杀生寺的杀生僧人,其他多少有些底蕴的势力,其实也都得到了些许风声。 一时之间,顿时引得人人为之侧目。 深思暗忖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警惕敌视者有之... 但说穿了,外人也大都并不晓得其中内情。 他们最多只能从余波之中留下的蛛丝马迹,判断出是鄂王府与长生教的私人恩怨,以及有着其他高人现身出手。 就比如杀生僧人,他就是听闻有人观摩到了海域有手托宝树的金佛显化,这才千里迢迢的赶赴而来。 至于其他之事,通晓前因后果的长生教主莫天行,更不可能出面大张旗鼓的宣扬此事。 毕竟他本人如今,也怕遭遇他人暗算,连燕京都没回去,不知正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治理伤势呢。 到了最后。 此事唯一留下的谜团,也就只有被季秋驾驭一路飞驰,往北而行的那匹横跨九天的真龙。 当消息传遍了天下,有人说那是蛟龙种,也有人说那不过是飞蛇种,并非是千余年未曾出世的真龙一族。 但当传闻传到了某些妖魔巨擘,以及海域之主的耳中时... 事情,却好像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此余波虽是渐渐平息。 可是实则暗地之中,早已是暗流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