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法水东流_往生执念,(引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往生执念,(引子) (第1/2页)

    这里是湘西南的一座名山,相传是道教第六十九福地。在山上,最著名的寺院莫过于胜力寺。

    三国吴时,曾有人在这山上建制止寺,1200多年前,有无量寿佛来此山挂锡。南宋嘉定三年,当地的郡守再建寺院,大开不二法门,寺始名胜力。

    自从有这胜力寺起,这里高僧大德辈出,示寂之后,都以将墓塔建在这山上的月华峰上为荣。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写了一首诗,单道这月华峰的好处,其诗云:“日月高峰接大荒,紫宵宫殿郁苍苍。千盘折磴随云上,九转飞升入梦长。漫倚楼将扪北斗,只疑身已在西方。浮生此地多明发,惭愧高僧绿竹房。”

    一天,寺内钟鼓齐鸣,梵音深远,声声佛号在这寺院上空飘扬。一名老僧身穿袈裟,手持念珠,但右手无名指少了一根指头。他禅坐在大殿之中,从服色上看,他应该是这里的长老。

    他今年八十岁,以童真入道,在寺里禅修了七十年,对禅净律密无所不通。按字派排下,他的师父在赐名时,按经文所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给他取法名为心缘。

    此时,他已经到了修行最紧要的关头。因为他已预知时至,要往生西方,这几十年的修行,为的就是这一刻,能够接引生西,方不负人间修行一场。

    随着“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眉间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的梵声响起,一行僧众排班前来,诵念佛号,为心缘长老送行。

    其中走在后排的长老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年事已高。从行止上看,威仪具足,显然是修为精湛,显密圆通之辈。其中走在最后一排的长老,手持如意,双目微闭,举步轻闲,身披大红袈裟,正是这里的方丈。

    照例说,见到方丈前来,心缘应该起身行礼。但在这关系生西与轮回的紧要关头,心缘依然禅坐,一动不动。

    修行七十多年,为的就是了生脱死。在这紧要关头,世间一切贪嗔痴慢,一切经言法语,都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如果这个时候,对世间任何事情动了杂念,那样就会被这杂念牵缠,再入轮回,那么,这七十年的修为,将全部成为画饼。

    寺里僧众将梵赞唱完,再一次念起了佛号。一声声佛号在袅袅升起的香云中弥漫开来。而在西边的天空,那云层透出了道道金光,香气扑鼻。那金光之形,如同金色的莲台,殊异无比!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师弟不可生起妄念,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可错了念头。”见到如此殊胜异相,那方丈出言说道。

    “方丈放心,我入道七十年,有今日这殊胜因缘,自然保持如如不动。虽称不上了了常明,但定不会被这妄境牵缠。”心缘说道。

    方丈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师弟去后,我等将你之塔,建在这月华峰上。你可愿意?”

    心缘道:“此身后尘事,我已了无牵挂。”

    方丈点了点头。心缘不知是心有所感,还是一念无明,向那月华峰上望了一眼,竟然喃喃念诵起那首诗来:“日月高峰接大荒,紫宵宫殿郁苍苍。千盘折磴随云上,九转飞升入梦长。漫倚楼将扪北斗,只疑身已在西方。”

    方丈大喝道:“师弟不可胡思乱想。这文字虚妄,非是我教门中语,不可着相。”

    心缘道:“我教既然以无相为体,为何这诗中有紫宵宫,又有九转飞升?与我教理大不相同。”

    方丈道:“师弟为法所缚,为文字所缚,小心错了念头。”

    众僧见心缘生出妄念,一齐念道:“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

    心缘法师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妄念突然生出,必有缘由。他坚凝正心,也一齐诵起佛号来。

    修行七十年,能够预知时至,这也是功夫。以前也有长老大德,预知时至,在八月十五赏月时,曾向众僧道:“此月已圆,明年中秋,你等有重赏之时。”即以茶果供养众僧,然后在自己关房中,禅定坐化,不知感化了多少人。如今此事,已经是百年之前了。

    如今心缘也是预知时至,要在众僧的助念中生西,这也是本寺了不得的大事。但心缘却在这紧要关头,生出这妄念,此事必有缘由。

    “此事过去五十多年了,师弟心中还是放不那本《封神演义》。”另一名老僧叹了口气。

    原来心缘在二十多岁时,偶到山下采买斋堂物事,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