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再读《大梁舆方记》 (第2/2页)
直视面前被称为“地球仪”之物,历经波折但仍不改刚直的眸子里,疑惑之色一闪而逝。 紧接着沉声问道:“若按你所说,我等眼里的天下,仅仅只是这世间之一角……” 在他身边的男子,此刻正用看祖宗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孙膑。 在听到孙膑所说的话之后,愣神了好一会,终于意识到是在和他说话。 赶忙回应道:“孙子所言正是,此乃地球仪,绘制的正是我们所处世界的样貌。” “我泱泱华夏虽历史悠久、传承绵长,但并不是这世界的全部。” 孙膑沉默片刻,接着洒然一笑,眼神之中已经尽是清明之色。 “也罢,如此甚好!” “我中国威服四方蛮夷,兵甲器具无不精良,战阵之术于蛮夷之中未逢敌手!” “纵然这世间比我等现在以为的更加庞大,也不过尔尔。” “兵危战险,若只以武力威逼,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孙膑话音刚落,一道中年男性浑厚的声音接踵而至。 顿时吸引了大殿之上所有人的目光。 说话之人正是后世被尊为亚圣的孟轲——孟子。 一袭青衫、头戴方巾的孟子,虽已人至中年,但目光之中仍仿佛有熊熊火焰在灼灼燃烧。 一开口就成为了全场目光的焦点。 只见他不疾不徐,缓缓走至众人中间,拱手对众人说道: “君子贵乎礼、重乎仁,心怀仁义,处处以仁德示人。” “若长此以往,自会天下归心!” “又何须轻启战端?” “请孙子教我。” 孟子言毕,冲着孙膑微微躬身。 孙膑负手于后,却笑而不言。 “哼!仁义?礼义?若是只靠仁义就能威服天下,只靠礼就能治理天下。” “你孟轲还何必来这大梁,直接去洛邑拜访宗周的天子岂不是更好。” 冷笑声伴随着讥讽的话语,一字不落的传进了大殿中每一个人的耳中。 从秦国咸阳不远千里赶到大梁的张仪,此刻满脸的不屑之色。 眉毛忍不住的上挑,浑身上下华贵的丝绸,仿佛都在嘲讽孟子的食古不化。 “张仪所言甚是,看来身处西北蛮荒之地,终日吹着寒风,终于让君之头脑不再发热。” “秦国地狭人稀,不是君发挥之地,何不就此留在大梁,为魏王效犬马之劳,也不负君平生之所学。” 苏秦眉目含笑,目光灼灼直逼张仪,眼中寒光一闪而过。 张仪面对苏秦的讥讽,脸上的神色却没有半分因此而改变。 反而更添几分温润: “苏子近日春风得意,看之较之前更添几分丰润之色,果然齐国乃是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想必齐女的温情款款,早已经浸入君之骨髓。” “然自古温柔乡乃英雄冢,君务必好自为之。” 张仪说完之后,脸上的笑意不改半分。 苏秦脸上却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神色,但仅仅一闪而逝。 就算在他身边之人,也未曾感受到。 张仪与苏秦的对话,再一次将全场的目光吸引。 孟子则是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有再说什么。 也许是已经习惯了如今礼崩乐坏的大世,习惯了周围之人对礼义和仁德的弃之如敝履…… “张子和苏子都是我魏国的客人,我公孙衍乃是替魏王邀请各位,来此一观这名为地球仪之物,这才是诸君此次之目的。” 坐于上首的青年国相公孙衍,此刻走到两人身前。 紧随其后的正是魏无忌,他也赶忙接着说道: “正是如此,此物名为地球仪,乃是记录了我等身处此方世界的全貌。” “以苏子与张子的见识与阅历,正该与天下名士于此坐而论道。” 苏秦与张仪的目光短暂对视,紧接着就泾渭分明。 公孙衍的一番话,终于将今天的主题再度拉回了地球仪之上。 “叮……咚……叮……咚……” 就在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地球仪之上时,一阵阵叮叮咚咚的敲击之音,却传入了众人的耳中。 诸子循着声音看去,却发现声音的源头,竟然是一盏倒扣的陶碗。 而敲击之人,正是一身破衣麻鞋的庄周。 此刻的庄周浑身上下放松至极,仿佛并不是身处在奢华的大殿之上,而是盘坐于荒野的泥泞小路之中。 就算诸子还有大殿之上的贵族,都已经将目光汇聚在了他的身上。 庄周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外界的一切仿佛都在此刻与他断绝了联系。 敲击的乐声逐渐紧凑起来,庄周嘴里也唱起了不知名的哩语小调。 一旁的惠施眼看自己的好友这副模样,赶忙起身走到庄周的身边,用力地推了推依然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庄周。 庄周这才如梦初醒,嘴里呓语几句,眼神也恢复了光亮。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今日见此地球仪,方知这世间的无边广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哈哈哈哈哈哈哈……” 庄周话音及此,忍不住畅快地放声大笑起来。 大殿之上的诸子听完庄周所说的话,目光之中已然流露出了沉思之色。 至于其余贵族,仅仅只有齐国的田光,公孙衍身后的魏无忌,赵国的赵胜以及楚国的黄歇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庄周。 其余人哂然一笑,就又回到地球仪的旁边,观赏起这个新鲜玩意。 一旁的惠施看到庄周如此放浪形骸,出言说道:“如此!乐否?” 庄周直视自己的好友,断然说道:“ 子非我,安知我不乐乎?” 惠施哑然。 几乎同时,一名已经满头华发的老者,剥开围着地球仪看热闹的人群。 走到了地球仪的旁边,正是已经年逾六十许,由道入法的慎到。 “不知这另一边的世界,到底怎样的一番光景?” “是否人人守法奉公,势、术、法并行其实。” “人人安居,人人乐业。” “也不知我中国何时能结束战火,再度归于平静,在野之民遵循法律,天下大同。” 亲眼目睹了诸子争论的那名男子,此刻已经悄然退至大殿的一边,眼眸之中也蓄满了泪水。 种种激动的情绪使他一时语塞,唯有默默退至角落,对着大殿之上诸位先贤深施一礼、久久躬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