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 剑圣流奥义.大夏居合斩!以太子殿下为饵! (第4/5页)
毕竟。 身为老朱同志的儿子,这点优越的待遇还是有的。 剑圣长虹身上锐利的剑气,伴随着丹田之中内气,源源不断的注入到了手中的佩剑之中。 大约过了十几息的功夫。 像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一样,剑圣长虹将这柄佩剑丢回到了小朱棣的手中。 “师傅,您这是——” “给你留的一个保命措施,里面蕴藏了三道我的剑气攻击,在遇见危险的时候,或许可以帮助你保住一条小命,当然也仅仅适用于小规模作战,你要是自己作死,跑到千军万马之中,那我这三道剑气攻击也救不了你。” 剑圣长虹淡淡的说道。 如果是他自己一人的话,倒是可以单枪匹马,从千军万马之中直接杀出来。 但是。 仅仅是三道剑气,那还是做不到这么离谱的战绩。 听到自家师傅的话,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小朱棣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欣喜的神色:“师傅,您的意思是,同意我去北伐了?” 剑圣长虹没有正面回答,说道:“在下可没有同意,这只不过是你自己偷跑出去的,日后要是被陛下发现了,你自己来承受这份后果吧,可别指望我会帮你说话。” 对于自家师傅的外冷内热,小朱棣自然也是喜笑颜开:“我就知道师傅不会那么不近人情的。” 换成正常的八岁皇子。 想要前去北伐元朝,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风险系数太高了。 自古以来。 只听说过甘罗十二岁拜相,还真没有听过八岁小孩上战场的事情发生过。 但是,如今的小朱棣倒是一个例外,因为他觉醒了百分之一浓度的麒麟之血,并且和剑圣长虹一起学习了三个月的剑术、枪术、纵横术、兵法等,成长进度也是非常的迅速。 在剑圣长虹看来,说他能够独当一面,那还是稍微有点勉强的,但是自保之力还是没有问题的。 正如他所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只要这个小子脑袋不犯浑,直接跑到千军万马之中作死,这次北伐的历练,或许也可以让他获得不少的成长。 “锦衣卫身份的令牌,你可以带走。” “但是,绝对不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一旦你被俘虏了,只会给大明帝国带来麻烦,甚至会让徐达元帅和太子殿下为难。” “此次北伐,当以历练为主,不得贸然行事,你可明白?” “........” 剑圣长虹教导道。 对此,小朱棣也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他虽然年龄还小,但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也不想给自家父皇和大哥惹麻烦,一旦要被俘虏了,他宁可战死沙场,又或者是当场自刎,也绝不愿意落入元狗的手中,成为他们威胁大明帝国的一个筹码。 这种向死而生的觉悟。 也是很多皇子不具备的一个因素。 毕竟。 皇子出身高贵,从小锦衣玉食的,很少有经历过那种生死磨炼,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份觉悟。 甚至有些皇室,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还能够做出‘叫门’的事情。 堪称皇室之中的耻辱! “徒儿明白。” “这柄三眼铳,你也随身带着吧。” 剑圣长虹取出了一柄刚刚打造好的火器,将其丢到了小朱棣的手中,顺便还附带了二十发弹药,新式武器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加他的战斗力。 看着这件新颖的火器,也是大哥带回来的图纸之中,所说的三眼铳。 小朱棣一脸好奇的摸索着。 不过。 剑圣长虹可没有功夫在这里和他慢慢解释。 在干完自己的事情之后,他就打算回去了,让这小子自己去折腾吧。 “在临行之前,我会传授你一招,将剑术和火器融合起来的全新招式,这是我刚刚领悟的剑圣流奥义——大夏居合斩,难度并不高,但是这么短的时间,你能够领悟几分的精髓,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多谢师傅指点。” 居合斩,这一招小朱棣也有所耳闻。 在东边的东瀛那边,很多自称武士的家伙,也是修炼这一招的。 原理就是以超高速的拔刀,在瞬间将敌人的头颅给斩落下来,达到一击毙敌的效果。 但是。 或许是由于那些东瀛武士身材太矮小了。 普遍比大明帝国的百姓低整整一个头的高度,所以这种阴险的招式,防备起来的确有点困难,毕竟正常都是胸前格挡的,而那东瀛矮子武士,面对比自己高的敌人,可都是往你下三路斩击的。 换成任何一个男人,估计都要流一身的冷汗吧,这要是被斩中了,死不死暂且不知道,但是绝对是一辈子的屈辱啊。 当然。 如果是师傅传授的大夏居合斩。 在小朱棣看来,那威力肯定比那东瀛武士的招数厉害多了,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 ................. ................. 洪武元年,三月下旬。 身为明军主帅的徐达,率领三十万大军抵达山东布政使司,在这里获得了大量的钱财、粮食的补给之后。 便再也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了。 一方面,是山东和河南的距离很近,粮食运输很容易。 另一方面,也是山东布政使司中,那些被抄家的地主豪强们,供应了一大批此次北伐的军需物资,就算是吃一碗、倒一碗,那也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另外。 徐达还意外得知。 山东布政使司之中的孔家成员,似乎默默离开了十分之一的人数,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这帮家伙似乎是被大元帝国给收买了,当了叛国贼。 对此。 徐达倒也不在意。 剩余九成的孔家子弟,就让他们接着这么屈辱的活下去吧,至于说那一成叛国的人,也就随他们去吧,有这么一堆坑货去了敌军的阵营,对于大明帝国来讲,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情。 反正,大部分都是一般无病呻吟的酸儒,你要是李善长、刘伯温那种级别的叛国了,那他徐达才要打起十万分的精神呢。 随后。 明军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