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的二次觉醒!火器.三眼铳图纸! (第4/5页)
了,按照现在的发展,那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说现在的十万大明铁骑吧。 此次徐达北伐,带了二十五万步卒,五万铁骑。 如果那些大明铁骑在战斗状态之中,都获得了‘帝国特性.铁骑无双’的加成,那就能够瞬间打破他们与蒙古铁骑原本势均力敌的局面,甚至有可能变成单方面的碾压! 老朱同志问道:“没有什么发动的条件吗?” 太子朱标说道:“我们国家的骑兵,并且处于战斗的状态。” 老朱同志表示这都是小意思:“那和没条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此一来,如果元军小觑了我军的铁骑之利,再加上隐藏着的这一手三眼铳,或许能够在决战的时候,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曾经的老朱同志。 在战场上,也是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帅,带着兄弟们一步步从尸山尸海中打出来的。 虽然,现在退居后方,不再前往前线亲自指挥了,但是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依旧是非常卓越的,只不过平日里显山不漏水而已。 标儿还真是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惊喜啊—— 先是提升麒麟血浓度的圣道轩辕剑; 再是先进火器三眼铳; 然后是帝国特性.铁骑无双! 无论是哪一个,都可以让这场北伐战争变得更加顺利。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太子朱标又补充的说了一遍,自己从麒麟预言上面,看到的‘明亡之因.藩王卷’的内容。 设立藩王的念头,老朱同志早就已经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将其提出来。 但是。 这卷麒麟预言上面的内容。 却又让老朱同志不由的有些犹豫了起来。 麒麟大人的预言是不会出错的,而且最简单直白的一项项数字,也更是强有力的证据,如果你觉得其中有错误的话,完全可以拿出实际的行动,来推翻这些数据。 事实证明。 老朱同志完全无法反驳麒麟预言之中列举出来的各项数据。 太子朱标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所以只有将其带回来,将这个问题抛给老朱同志来解决了。 沉默了片刻,老朱同志开口说道:“减少宗亲俸禄、限制宗亲数量可否?” 考虑到大明帝国的后期。 因为藩王们超高的俸禄,让帝国财政直接负压爆表。 但是老朱同志又还是满脑子的想要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出去,既可以让他们不和标儿抢夺皇位,也可以让他们镇守四方、寻找麒麟秘宝,更是可以让自己的子嗣享受荣华富贵。 剑圣长虹淡淡的说道:“治标不治本。” 大明皇室宗亲的俸禄,就算削减十倍,那也依旧高得离谱。 而且,麒麟预言上面的数据,是按照每个人生五子来计算的,但是实际上,拥有着众多妻妾的皇室宗亲,肯定不会只生下五个孩子,那肯定是开枝散叶、多多益善的。 再减少子嗣的话,要减少到几人? 四个? 三个? 又或者是.......两个? 万一多生出来的,难道要直接将其革除宗室的身份吗? 毕竟这个年代,‘娃娃去质器’可不常用,一个个都是直接提刀上马的,一不小心就会怀孕。 古代的时候,孩子的夭折率可是非常高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可就真的绝后了。 而且。 如此一来。 这些皇室宗亲的后代们,甚至可能过的比百姓还要艰苦。 最起码百姓没有人会限制他们生几个,只要你能够养得起就行,大家都觉得是多子多福,因为多一个男人,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家庭的劳动力,而且也不会被直接剔除家族。 老朱同志有点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xue,他自然也清楚这个做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向剑圣长虹问策道:“先生有什么良策吗?” 剑圣长虹说道:“良策没有,但是建议还是有一个的。” 老朱同志顿时来了兴致:“还请先生直言之。” 剑圣长虹接着说道:“既然陛下担忧藩王的俸禄,会直接压垮帝国的财政,倒不如换一个思路,考虑一下不从国库拨钱,也可以让藩王们享受到富贵的做法。” 这个说法。 让老朱同志、太子朱标、小朱棣都有点不是很理解的样子。 他们不是很懂先生到底是什么意思。 剑圣长虹缓缓呼出一口气,开始解释自己的提案: “既然每个藩王都有着自己的封地,陛下何不考虑将他们封地百分之五的税收,作为他们的俸禄呢?” “不管你生多生少,俸禄都是自己封地的百分之五。” “只要治下越繁荣,那么他们能够分到的俸禄自然也就越多,相反就越少。” “所以——” “在这种机制的鼓励之下,他们甚至会主动协助,去帮助治下的百姓变得富有起来,这样子他们也可以收到更多的税收和俸禄,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当然,在下还有一个想法。” “除了嫡长子之外,还存在着很多旁系,与其让他们无所事事的浪费时间,倒不如可以考虑一下从事商业。” “.........” 商人,这个职业。 在明朝时期的地位,几乎低到了底点! 为了贬抑商人,朱元璋他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 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 商人考学、当官,也都会受到种种刁难和限制。 明朝为何重农抑商? 这是因为,商人通过各处奔走获取大量财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就算有钱朝廷也视其为流民。 其二,商人各处奔走,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非常难管理,除了极少数家大业大的,其余小商人收税都找不到人,所以在封建政府眼里,商人就是毫无价值的社会蛀虫。 最后,在获得大量的财富之后。 商人们往往会大量的购买土地,这就造成了土地兼并,也就变相的增加了失地农民的数量,造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由朱元璋提出重农抑商,一直到成祖皇帝时期,才有所松动,再到了宣德年间各种政策便大都废弃,因此商业便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商业活动,甚至达到了商业繁荣的地步。 至于说现在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