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5章:杜甫,千古(求订阅) (第2/2页)
当时的杜甫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家。 因为当时虽然有看到战争结束的苗头,但却还没有完全结束。 所以杜甫也不敢轻意回家。 但这首诗,却无比的表现出了作者爱国思乡之情。 “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陈凡老师为什么称杜甫是诗圣了。” “陈凡老师不是说了吗,杜甫之所以被称之为诗圣,那就是他的思想高度。” “是的,确实是思想高度。但,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下比较。比如,我们拿这首诗与孟郊登科后相比。当时孟郊考上进士,也是欣喜的发狂,然后他就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这仅仅表现的是他个人,而且这样的喜,才真正有一些放荡,有一些得意忘形。但是,杜甫这首诗里面,就算他高兴的再怎么得意忘形,我们内心也是极度的佩服。”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不比不知道。 一比较。 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诗圣是杜甫,而不是别人。 ……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此前多方照顾杜甫的严武去世。杜甫又开始了飘泊,还好夔州都督与杜甫是旧识,他让杜甫帮官家看管一百倾的公田。这时的杜甫生活比以前好了一些,然后杜甫也买了一些田,并买了一个四十亩的果园,还请了一些工人帮他做事。这个时候的杜甫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所以创作热情也高了许多。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杜甫先后创出了四百多首诗作。” “只是可惜,虽然杜甫这时生活稍稍比原来好了,可是,杜甫的年龄已经50多岁。而且因为年轻的时候生活过得并不怎么样,所以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在他55岁的时候,某日他登高望远,创作了一首《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 意思也很简单。 前面四句写的是登高望远看到的风景。 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可能是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看到却有不同的感受。 原本这个风景其实还挺不错。 可是在年老的杜甫眼里,就显得有一些孤寂,萧索。 后四句,写的是杜甫自己。 万里形容的是这一生。 这一生怎么样呢? 从东走到西,从北走到南,不断的飘泊不定,不断的作客人家。 这里的作客可不是像我们现代人作客别人家一样。 古时的作客,那完全是投奔别人,还得看别人眼色。 更为悲剧的是,杜甫不是一两次作客,而是经常作客……经常投奔别人。 这还不只。 除了生活作客的窘迫之余,现在的身体也不怎么样了,经常生病。 而且,人也老了,白发也长了起来。 更为郁闷的是。 因为生病,年老,连酒都不能喝了。 那怎么办呢? 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写一首诗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慨。 “唉,杜甫这一生,当真是过得太惨了。” “嗯,好不容易生活过得好一些了,又身体不行了。” “也就只有最后的爱好,写写诗感慨感慨。” 不少观众又是叹了一口气。 当然。 这首诗可不是这么简单。 杜甫这一首《登高》,历来被无数文人评为七言律诗之最。 这个之最,那就是《登高》这首诗可谓是无一不对仗,无一不工整。 不过。 因为节目的原因,陈凡也没有时间去分析这首诗。 但他相信。 就算是陈凡不去分析,这个节目之后,无数看客他们也能发现这首诗的不同凡响。 “768年,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的五年,杜甫再也忍不住思乡之情,准备回乡探亲。途中杜甫经过不少地方,还去了岳阳楼。只是半路当中碰到了臧玠作乱,杜甫只能改变行程。当来到一个叫做耒阳的地方时,河水突然暴涨,一下子将杜甫给困住了,5天没有吃东西。好在当地的县令听到杜甫被困的消息,然后就派人送来了酒与rou。5天没有吃rou的杜甫终于获救,但没过多久,杜甫在一条小船上突然去世,享年59岁。” 关于杜甫的死因,有好几个说法。 有的说是被赐死。 也有的说是病死。 也有说是掉到水里死了。 还有的说食物中毒而死。 另外还有一个说是消化不良死了。 对于此。 陈凡更倾向于消化不良说。 因为各个版本当中,都有提到杜甫5天没有吃东西。 然后当地的县令得知,就送来了大鱼大rou。 试想一下。 别说是老年人了。 就是年轻人。 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一下子吃大鱼大rou,身体绝对受不了。 “唉,一代诗圣就此陨落。” “是啊。搞得我现在即喜欢大唐,又有一些痛恨大唐。” “为什么?” “喜欢的是大唐诞生了一位诗圣,痛恨的是,大唐却并没有珍惜诗圣。” “别说了,说得我都想哭。” 关于杜甫这一期节目差不多也要结束。 回想杜甫这一生。 人们即佩服杜甫写出史诗般的诗作。 但又哀其人生过得实在是痛苦。 这种心理陈凡也是感同深受。 不过陈凡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诗圣杜甫的离世对于当时的大唐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人关注。因为他本身在当时就不是很知名,但是,待他死去之后,他写下的那些诗作,却焕发了别样的风采。后期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几乎在杜甫之后所有的诗人,都受到了杜甫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看,杜甫,千古长存……” 《唐诗何止三百首》到此结束。 无数的观众站了起来。 他们嘴里念出了一致的声音: “杜甫,千古。” “杜甫,千古。” “杜甫,千古。”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