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24 一九九七快些来吧 (第1/2页)
最后一道菜端了上来,服务员微笑着对莞尔说:“您的菜齐了,请慢用。” 服务员对方自归的态度,明显不像对穿西装的莞尔那么重视,因为方自归穿着灰溜溜的工作服。方自归抬起头,看见一条鱼像松鼠一样蹲在盘子里,鲜艳的汤汁把鱼染成了夕阳般绚烂的红色。 “果果,你底薪不是没我高吗?” “我们也有加班费呀。我们还有出差补贴,补贴还不用交税。” 方自归本来以为自己刚毕业就比老爸工资多十倍,已经非常牛逼,现在跟莞尔一比,才知道人外有人,牛外有牛。方自归感叹:“查账收入这么高啊?查个账有什么难度啊?” “薪水不高的话,人要跑光了。” “审计这一行,人员流动很大吗?” “前一年我们公司招的应届大学生,现在只剩下一半。” 方自归很诧异,“收入这么高还跳槽?” “其实我们这一行很辛苦的。出差多,加班多,还要考CPA。好多人有了经验,就转行去企业里做财务经理去了。” 方自归又感叹:“我们这一行比你们更辛苦吧,我都干过好几次通宵啦!” “好啦,先吃鱼吧,冷了就不好吃啦。” 吃完饭从松鹤楼出来,方自归和莞尔打的去宿舍。出租车行驶到枫桥路,快到寒山寺了,突然前面堵车,堵得车龙一动不动。 方自归奇怪道:“这条路从来没遇见过堵车,今天什么情况?” 出租车司机也不知道所以然,等了好一会儿,前面车子还是一动不动,莞尔道:“能不能绕路绕过去?” 出租车司机道:“这要绕好大一个圈子。” 方自归道:“从寒山寺到马浜,走路不过十几分钟,不然我们就在这里下车,走回去算了。” 莞尔同意方自归的建议,两人于是下车,出租车掉头开走了,方自归则一手拉着莞尔,一手拖着拉杆箱向前走。两人越往前走,人越多,走到寒山寺门口时,只见马路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怪不得要堵车了。 “这么热闹,”莞尔拉着方自归的手缓缓前行,“是有什么活动吧?” “肯定是有什么活动。”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一阵敲锣打鼓,人群中冒出来两支舞龙队。于是,就在寒山寺大门照壁前,人群为舞龙队空出一块地,接下来鼓乐齐鸣,双龙飞舞,方自归和莞尔索性不走了。 “乡唔咛,以前我只在电视上见过舞龙,想不到这次见到真的了。” “这充分说明,你今天来苏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正看着舞龙,莞尔听到身边好几个人在说上海话,便用上海话搭讪:“阿姨,今早啥活动,哪能嘎闹忙?” 那上海阿姨道:“嘎多人都是来听钟声的。阿拉一家门从上海过来,在苏州吃年夜饭,晚上听钟声,明早逛逛苏州园林。” “是不是老多上海人来听钟声?” “老多哦,还有日本人。前面听一个导游讲,今天有一千多日本人来听钟声,日本电视台还到现场采访,说是要现场直播,把寒山寺的钟声传回日本。” “谢谢阿姨,晓得了。” “不客气。枫桥古街上也蛮好白相,侬也好去看看。” 莞尔向阿姨告别,和方自归商量先把行李放宿舍里,再出来看热闹。方自归和莞尔回到宿舍,发现母司和谭悦也在,四人一商量,便说一起去枫桥古街上玩。 出门以后,方自归见母司穿得有点儿少,说:“母司,天这么冷,你要不要加件衣服?” 母司笑道:“三九严寒何所惧,四九一至开天地。” 莞尔问:“这是谁写的诗?” 谭悦骄傲地说:“这不是谁写的诗。这一听就是我老公杜撰的。” 母司道:“宝玉说,杜撰的东西多啦,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莞尔道:“杜撰得还不错,里面还有历史。” 方自归笑道:“母司是误入汽车电子业的历史学家。” 四人一路上说说笑笑,走到了枫桥古街。 方自归和母司越来越对脾气,不久前徳弗勒苏州工厂通过了美国客户审核,老卑一高兴又搞团建,酒席上大部分人喝红酒,但连母端着一杯雪碧敬母司,母司就不动声色地说:“酒不同不相为谋。”方自归就觉得,要是自己将来重登舞台讲相声,母司是个好搭档。 “苏州一到晚上八点街上就没人了,”母司说,“过节倒是很热闹。” 枫桥古街上,一派节庆气氛。枫桥、江村桥灯光璀璨,如同玉砖砌成。古运河里的游船挂着灯笼,在水波中游走。寒山寺内一座唐代风貌的宝塔流光溢彩,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芒。 古街上有各种表演,什么京剧越剧,昆曲评弹,杂耍卖艺,还有古编钟莲湘队。古街里面还有一条小吃街,这样的布局说明了一个道理:一条街要想留住顾客,光有艺术是不够的,还要吊住他们的胃口。 四人决定在古街上多留一会儿。 在古街上走着走着,四人遇到一个腰鼓队,方自归道:“果果,你不是说我五音不全吗?我忽然想起来我还会一门乐器。” 莞尔问:“什么乐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