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39 重庆之约 (第2/2页)
成神之路。 而现在,莞尔侦察的触角伸到了方自归遥远的老家。 在爷爷家吃中饭,全是方自归奶奶的手艺,全是家常菜,却让莞尔吃得赞不绝口。吃完饭,方自归怀揣老爸才给的几十元活动经费,带莞尔去解放碑。 逛了逛街又看了场电影,方自归和莞尔再回到杨家坪时,已是晚上八点,两人就到江边的一个饭店吃饭。坐下来点菜,莞尔却说不饿,因为两人下午逛街时,吃了一大袋莞尔以前没吃过的酥rou。 最后,方自归点了一份蚕豆、一份折耳根、一份伤心凉粉、两瓶冰啤。 莞尔吃伤心凉粉时,果然边吃边哭,当然眼泪的产生是因为辣,不是因为伤心。 “我喜欢重庆。”莞尔一边用餐巾纸擦眼泪,一边继续战斗。 酒菜下去大半,前面端酒上菜的那个姑娘走过来了。姑娘手里端一杯啤酒,对方自归和莞尔说出来一段悦耳的重庆话:“帅哥美女,感谢你对我们店的支持,我敬你们一杯。然后……喝的是啤酒不好意思哈,感谢感谢!” 方自归笑道:“老板娘,我们就点了几样素菜,您还过来敬酒,多不好意思的。” 姑娘笑道:“你们点了多少无所谓,主要是你们到我们店来,我们就开心。感谢感谢!” 姑娘举杯和方自归的杯碰了一下,又去碰莞尔的杯。莞尔出于礼貌站起来,方自归也就站了起来。 姑娘笑着还是用重庆话说:“你们坐嘛,不要那么客气。我站着是因为我矮,哈哈,希望你们开心就好了。开心嘛,没关系,不用站起来,感谢感谢,以后经常来光顾就可以了。这是我堂妹的一个店,有时候我们过来帮帮忙,没什么事情,我们都在这里耍。” 然后,姑娘把杯中啤酒一饮而尽。 “谢谢。”方自归说。 “你们喝开心哈!”姑娘说,然后开开心心走了。 伤心凉粉吃完了,工作重心转移到蚕豆和折耳根上来。莞尔不喜欢折耳根,但是喜欢蚕豆。 “你看隔壁三个妹子。”方自归用筷子头悄悄指指旁边。 莞尔一看,只见隔壁坐着三个女生,每人面前一瓶啤酒,一个杯子。桌上几道菜,其中两个大碗通红通红。那三个女生边吃边聊,一杯一杯地干啤酒,正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 “我从没见过女生这么喝酒的。”莞尔小声说。 “重庆人均啤酒消费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哈尔滨。”方自归道。 莞尔摇摇头。 方自归问:“你在重庆逛了大半天,是不是感觉重庆人和上海人不太一样?” 莞尔点点头,“嗯。” “你看,我们下午在公交车上问路,那个重庆老伯多热情。还有刚才过来敬酒的小妹,没点什么菜,她也过来敬酒。重庆人古道热肠的。另外重庆人还有一种我最喜欢的性格,”方自归改用重庆话铿锵有力地吐出来两个字,“耿直!” “直来直去嘛。” “不是直来直去这么简单,要了解重庆人,你要知道一句话。”方自归又改用不标准的重庆话道,“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不拉稀?” “就是说到做到。重庆人对‘信’和‘义’很看重。‘信’这个字……比如说,我答应了你,果果,你从上海来,我要到火车站来接你,哪怕我突然间碰到一个很大的困难,我都会想方设法出现在你面前,这就是不拉稀摆带。所以,只有一种情况下我不会出现。” “什么情况?” “就是在来火车站的路上,我过马路被汽车撞死了。” “呸呸呸,不准你胡说!” 方自归笑道:“打个比方嘛。还有‘义’这个字。重庆人重义气,你看你们上海人,讲义气的就不多。” “我们讲规矩好伐。” “是是是,你们讲规矩。” “那你们重庆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 “我可以提供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切!又来了。” “你先听听有没有道理。” “好吧,你开始胡说吧。” 方自归把杯中酒一饮而尽,“重庆人这个性格,是因为这个地方,穷山恶水,经济环境不好,大家抱团,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既然集体比个人更能够降低生存成本,就应该形成一种有利于集体主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下面,人与人之间就需要守义守信。” 莞尔咀嚼嘴里的蚕豆,咀嚼重庆人不喜欢拉稀摆带的经济学解释。 方自归接着说:“这种民风的形成,另外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什么文化?” “巴蔓子文化。” “巴蛮子文化,一种野蛮的文化?” “你看你胡说了是不是?还说我胡说……这样子,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我给你讲讲巴蔓子的故事。” 方自归很守时,晚上十点把莞尔送到了招待所。 第二天方自归也很守时,早上八点和老爸在招待所前台候旨。 莞尔和阿姨出来了,方自归立即发现,迎面走来的莞尔脸色很不对。 然而宁波阿姨还是满面春风地向方自归和方爸爸走来。 “老方啊,这次真是太麻烦你们了。”阿姨笑道。 方爸爸一听阿姨的口气,立即就知道情况有变。 阿姨又滔滔不绝地开始说起来:“本来明天要去的那个工厂,厂长突然病了……西安那边,情况也有变化,需要我尽快过去处理…… 此时方爸爸已经猜到阿姨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了,可阿姨自己不停下来,不好意思打断他。方爸爸脸上挂着快僵掉的微笑,坚持了好几分钟,阿姨才终于说:“本来很想去你们淄中看一看,但是这次是肯定不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