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 (第2/2页)
亮归来,黄月英立即端起一碗一直在温热着的茶汤,走向诸葛亮。 黄月英在来到诸葛亮身前后,将手中的热茶递给诸葛亮,而后她对着诸葛亮轻声言道: “子成申时末就到了。” 诸葛亮接过黄氏手中的茶汤喝了一口,然后他意识到糜旸在大堂中,竟已经等了快两个时辰。 在喝完手中的茶汤之后,诸葛亮温言让黄月英与诸葛乔早点去歇息。 这时糜旸亦已经发现了诸葛亮的归来,他连忙起身来到诸葛亮身前对其一拜言道:“葛师辛苦了,深夜叨扰,还望见谅。”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面对糜旸的下拜,诸葛亮伸手扶起糜旸,而后对其言道:“无妨。” 糜旸申时末就已经到达他府中,其实算不上深夜叨扰,只是他回来晚了而已。 在诸葛亮扶起糜旸之时,诸葛乔与黄月英就已经离开了大堂之中,只留下了诸葛亮与糜旸。 因为诸葛亮的相扶,所以糜旸与诸葛亮现在近在迟尺。 这么短的距离,哪怕是在堂中不太光亮的烛光之下,糜旸也看到了诸葛亮鬓角处的苍白。 看到这一现状,糜旸的目光中有着担忧,他对诸葛亮言道:“葛师乃国之柱石,还望保重身体,不要cao劳过甚。” 诸葛亮今年方才四十,放在后世,四十岁的男子乃是社会中的生力军。 但在古代,四十不惑,四十岁已经算是慢慢步入老年了。 面对着糜旸的关心,诸葛亮脸上浮现笑容,他让糜旸坐下,而后他亦来到糜旸对面入座。 在坐下后,诸葛亮对着糜旸言道:“世事艰难,汉室未兴,吾怎么能不竭心尽力,尽忠职守辅助大王呢?” “吾cao劳些无碍,只要能辅左大王兴复汉室,那一切都不算什么。” 在说完后,诸葛亮面露笑意的问糜旸道:“子成方才为何阻止伯松前往官署唤吾,让吾早点归府呢?” 诸葛亮知道糜旸到府之后,黄月英乃是知礼之人,是不会让糜旸苦苦等待的。 所以想来黄月英应该是有打算,让诸葛乔前去唤他的。 但最终诸葛乔并未出现,那就可能是糜旸所阻了。 “今日吾从武库中点齐甲胃之后,便来到葛师府上拜谒。 那时已经是下值时间而葛师尚未归来,这足以说明葛师为国事所耽误。” “国事为重,私情为轻,这是葛师往日教导过我的。故而我没有让伯松前去寻唤葛师归来。” 糜旸之前有听闻过诸葛亮,是最晚下值的大臣。 但没想到的是,为了cao劳国事,诸葛亮竟这么晚归来。 听到糜旸这么说,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眼中有着欣慰。 糜旸虽然唤他葛师,但相比于法正,他并未与糜旸有过正式的拜师之礼。 他与糜旸之间的师徒情分,大多是因为他教导刘禅时,顺便教导糜旸结下的。 所以糜旸与他之间的师徒情分,并不牢固。 糜旸一直将他当做老师,更多的体现的是糜旸尊师重道的品德而已。 但虽然不是正式的师徒,诸葛亮对于糜旸亦是有着喜爱的。 诸葛亮于建安十三年为刘备效力,至今已经将近十四年。 从当年的困局新野一县,到如今的卧龙腾飞于大汉西南大地,在这十四年的时光中,糜旸与关兴等人一般,是他一路看着长大的。 再加上糜旸性格有仁孝之风,哪位长辈会对这样的晚辈不喜欢呢? 因为糜旸的仁孝,诸葛亮曾在与诸葛瑾的往来信笺之中,夸赞过糜旸。 而诸葛亮出于对糜旸优秀品德上的喜爱,在糜旸去年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后,更是逐渐转变为了看重。 在喜爱与看重之下,现在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相当不错。 与对马谡的情感几乎相当。 诸葛亮看向糜旸问道:“今日子成特意前来拜会,应当是不止看望吾这么简单吧。”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糜旸亦不隐瞒,他拱手对诸葛亮言道:“三日后,弟子就要前往汉兴郡任职。” “汉兴一郡至关重要,境内豪强林立,弟子心有担忧。 今日拜谒葛师,一是为看望葛师安好,二是想问询葛师治政之道。” 糜旸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两重来意。 面对诸葛亮这种天下奇才,若在他面前施展小心思,简直是在献丑。 既然如此,还不如坦诚相待,待之以诚。但糜旸在说完后,脸上亦有着忐忑之色。 诸葛亮的才能自不必说,自己问他治政之要,他当然会有着独到的见解。 只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一定会提点他。 说到底,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像法正那般牢固。 成都中隽才无数,往日中就算是深受诸葛亮喜爱的马谡,得到诸葛亮提点的机会也不多。 说白了,在当世,学生择师,师亦择学生。 在听完糜旸的请求之后,诸葛亮一时之间并没有回答。 大堂之中,一下子陷入了沉静之中。 不久后,一声问话响在沉静的大堂之中:“子成认为,当今之世,丧乱根源在哪里?” 诸葛亮用明亮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着他的回答。 何为师?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既然糜旸想得到自己的道,那就让他看看,糜旸是否有慧根能承接他的道。 同样的问题,目前为止诸葛亮只问了两个人,一个是马谡,另一个便是糜旸。 在诸葛亮明亮的目光注视下,糜旸脸上浮现了思索之色,但只是片刻之后,他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天下大乱之根源,在于朝廷失道,人心丧乱。” “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导致朝政败乱。朝政败乱,则jianian臣盈塞于朝,将士则骄纵不法。 最后导致民众无立锥之地,无一餐之粮,遂有黄巾之乱而起。 jianian臣在朝,叛将在外,起初虽是小恶而加以姑息,不加裁制,以致于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个个裂土僭越,战乱四起。 战乱一起,世道崩坏,天下人心四散,不附于朝廷。四方贼寇趁乱僭称雄豪,或据州郡以求自固,不奉朝命,遂至今日。” 糜旸说完后看向诸葛亮,希望从他脸上的神色看出他此刻内心的想法。 但可惜,诸葛亮的脸上只是一片古井如波。 只是这时跪坐在坐席上诸葛亮,下意识地将双手放在了他的膝盖上。 糜旸不知道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但若是黄月英在场,她定然能看得出来诸葛亮这个动作的含义。 当年在隆中诸葛亮与与石韬、徐庶、孟建共同探讨时事时,每当这三位好友说到诸葛亮赞同的地方时,诸葛亮就会做出这个动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