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志当承 糜旸之策 (第1/2页)
随着刘备与曹cao各自将手中敬向对方的酒饮下,代表着由曹cao提起的“汉水之约”正式生效。 也许这条暂时划分两家疆界,两家共同罢兵的约定并未付诸于文笔,更未盖上任何一方的王印。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但刘备与曹cao都知道,能够决定“汉水之约”是否有效的,不在于那些文字与缥缈的信誉,而在于形势。 正如曹cao所说当今的形势,继续打下去,最后两家只会两败俱伤而已。 而只要形势不变,那么这“汉水之约”自然就会一直有效。 但若是一旦形势有变,两家再次大战的时候不会远的。 在与刘备达成了“汉水之约”后,曹cao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只是他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感觉暴雨将至,亦觉得身体又有些不适了,所以他已经有了离去之意。 曹cao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对着刘备言道:“玄德,今日你我二人煮酒论志,或者在将来会成为一段佳话。” “但可惜,今日你我都无法说服对方。” “你我就像一面铜镜,各自映照着双方的另一面。” “只不过这样才有趣,人生在世,好友难得,对手亦难得。有你在,cao的一生才不至于那么无趣。” “你我志向之对错,就交由后世人去评说吧。” “今阴雨将至,吾当北归,临别之际,cao最后以一次旧友的身份,向你拜别。” “吾先走一步了。” 说完后,曹cao从船头上起身,对着刘备一拜。 曹cao的这一拜,令刘备想起了当年在洧水河边,亦是有一立志要匡扶汉室的曹司空对其一拜,迎接他的到来。 时光匆匆,当年满腔热血的曹司空,怎得就变成今日的窃国大盗曹cao了呢? 刘备起身对曹cao亦回了一礼,犹如当年的刘徐州感谢曹司空对其的迎接。 二王互拜之后,天上的两条云龙似有所感,齐齐消散在天空之中。 似乎在映照着二王最后的结局,终究不分胜负。 在刘备回拜之后,曹cao立马转身步入船舱中,令夏侯尚撑船返回北岸。 这时曹真跟随曹cao回到船舱中,曹cao看向他问道:“那个糜旸记住了吗?” 曹真脸色慎重的点点头。 曹cao背负双手,望向这已经阴暗的天地,他对着曹真嘱咐道: “记住他,以后他会成为你此生大敌。” 世间又出英才,可惜他曹孟德,此生再无机会与此英才过招了。 ... 在曹cao率先离去后,刘备命关平前去撑船,留下了糜旸在他身边。 刘备令糜旸坐在他身前,糜旸从命坐下。 刘备看向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糜旸,刘备问道:“你知道今日曹cao,为何会特意只带子侄出来相会吗?” 面对刘备的疑问,糜旸思考一番后答道:“曹cao是在暗示他曹家后继有人?” 糜旸的回答令刘备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很聪慧。没有辜负孤对你的期许。” “只是你还有一点没说对。 曹cao有此举,是意在告诉孤,要想平定当今乱世,一代人的力量不够,需要后代的接力。” “虽然孤一直想亲手平定这乱世,但孤今年已经六十。” “花甲之年,孤不知还能再征战几年了。” “孤所器重的诸臣中,便是孔明,今年亦已经四十。” “而太子方才十四。” “岁月从白驹过隙,无法挽留,大汉的将来也许会落在你们下一代的肩上。” “在下一代中,你天资最高,战功最着,与太子关系最为亲近。” “太子年幼,而你却能辅左太子很久很久。” “纵使天下能在孤这一代平定,但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子成,你愿意继承孤的志向,为这世间万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吗?” 刘备说完后,用清澈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着他的回答。 面对刘备的看重,糜旸心中感动,也许是刘备今日与曹cao相会,有所感触才会说出这番话。 也许刘备是在未雨绸缪。 但无论如何,刘备对其的器重与期许是深厚的。 糜旸对着刘备一拜,口中郑重承诺道:“臣必效死以践大王志向!” 糜旸的康慨应答令刘备大笑起来,曹cao后继有人,他刘备又何曾不是呢? 在刘备与糜旸交谈的时候,关平已经撑着艨艟回到了南岸。 当艨艟停稳之后,糜旸就搀扶着刘备起身,一起踏上了岸。 刘备等人上岸之后,早就守在岸边的关羽等人就纷纷围了上来。 见诸臣皆在,刘备不动声色,他命诸臣回到帐中议事。 在刘备与诸臣回到帅帐中后,刘备就将方才他与曹cao所谈的“汉水之约”告知了众臣。 帐中诸臣听后,各人神色不一。 但他们对于两家共同罢兵一事,都是赞同的,包括关羽。 益州自汉中之战后,就已经元气大伤,要不是刘备执意要救援关羽,益州至少一年内,是不会动兵的。 而荆州更不用说,经历了数场大战,国力民生已经受创严重。 要不是去年关羽击破徐晃收获了大批粮草,恐怕现在数万大军就已经断粮了。 而且现在已经慢慢步入春季,春耕时分将到,一年的春耕关系一年的粮食收成,是丝毫耽误不得的。 只是虽说要退兵,但具体要怎么退,却不能马虎。 毕竟曹cao向来诡诈,不能完全听信他一面之词。 刘备先看向张飞,令其率领本部兵马回返东三郡,暂时董督三郡要务。 先前张飞为了稳定东三郡,将当地豪强申氏兄弟一并带来,这毕竟是权宜之计。 东三郡一下少了两个太守,终归对发展当地民生不利。 刘备发出命令之后,张飞立马出班领命。 只是在张飞离去前,刘备特地再次对张飞嘱咐道:“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莫要再犯!” 刘备善于知人,他深知关羽与张飞虽然都是一时名将,但两人的性格都有着缺点。 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此次荆州之难,虽说大多原因在于孙权,但关羽的性格亦是一种诱因。 所以如今在面对张飞临去之前,刘备特意对其嘱咐。 面对刘备的劝戒,张飞脸有动容,而后对着刘备一拜离去。 刘备的类似劝戒不知道对张飞说过多少次了,但张飞却总是不改。 对于这点,刘备也颇为无可奈何。 在安排了东三郡的事务之后,刘备便没有再下命令。 毕竟对面的十万魏军未撤,他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