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相煎何太急(3K)  (第2/2页)
他解围,这怎么能不让他心怀感激?    成何劝道:“鲁国乃周公旦之后,周公有平三监之功,拥制礼乐之德,我们怎么敢让您来执牛耳呢?”    卫侯原本也存着和晋国较劲的心思,宰予这么一弄,他也不好意思了。    卫侯同样劝道:“如果以德行来论,我国的先祖康叔不及周公。如果以长幼来排,周公的年纪又比康叔更长。无论如何,卫国的排位都应当居于鲁国之后。”    宰予道:“周公的德行不是我可以评价的。但我的德行浅薄,又比在场的众位都要年少,如果不让我来执牛耳的话,宰予于心何安啊?”    宰予敢说这话,也是在心中仔细衡量过的。    如果真让晋卫两国吵起来,那借粮食的事多半是黄了。    而他出来劝架,为两国执牛耳,虽然明面上看起来鲁国好像在位次上吃亏了,但实际上这事传出去,究竟影响如何还不好说。    再说了,就算回国后有人打算那这件事戳他的脊梁骨,不是还有阳虎顶着呢吗?    反正粮食借回来了,虎子还能连这点小事都不帮我摆平?    虎子控制的上军,可不是摆设!    总而言之一句话:怕什么?有兵在!    宰予再三请求执牛耳,众人劝阻不得,于是也只得让他去做。    宰予向众人拜谢,走下高台,卫侯也急忙命令卫国司马王孙贾手捧珠盘紧随宰予身后。    只听见苍空之下,牛牛哞的一声悲鸣。    不多时,宰予与王孙贾一个手捧牛耳,一个手捧盛满鲜血的珠盘返回。    卫侯见了,赶忙说道:“鲁国愿执牛耳,寡人实在心中不安,既然如此,歃血时,便请您位列寡人之前吧。”    “仅仅是列于卫国之前就行了吗?!”    涉佗一声怒喝,竟迈步直接朝着卫侯走来,揪住了他的手。    卫侯被涉佗突如其来的行动弄得又惊又怒,他喝骂道:“匹夫!你意欲何为?!”    涉佗只是哼了一声,随后也不管卫侯愿不愿意,竟然直接按着他的手,要他去端住那盛满牛血的珠盘。    卫侯奋力挣扎,一扬手竟然直接将王孙贾手中的珠盘打翻。    只听见砰的一声,珠盘落地,血液激溅而出,洒了卫侯满身。    血行顺着他的手腕流出,一滴滴的落在地上。    卫侯气的脸色大变,下意识的就将手按在了腰间的佩剑上。    成何与涉佗见状,也纷纷按剑,只待卫侯拔剑出鞘,他们便准备当场还击。    而守候在高台之下的晋军、卫军也纷纷跨步上前,满场都是金铁交戈之声。    看这情况,只要两国主帅拔出剑来,他们便准备直接开战。    至于台下由菟裘甲士为主体组成鲁军,也各个面色一变。    申枨则是上前一步,一手按在腰间佩剑,一只脚跨在土阶之上。    看他的样子,似乎只要情势再恶化哪怕一步,他都要立马带人直接冲上高台,护送宰予离开。    就在危急之时,站在宰予身边的卫国大司马王孙贾快步上前,按住了卫侯即将拔剑的手。    卫侯扭头瞥见了王孙贾急切的面容,深吸了两口气,这才缓缓松开了剑柄。    王孙贾见卫侯终于冷静了下来,这才向成何与涉佗进言道。    “我听闻,自古以来,结盟便是用来伸张礼义的,就像各国的列位先君所做的那样,如果各位可以遵守礼仪,难道卫国敢不奉行礼仪而接受这个盟约吗?”    成何与涉佗互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犹豫。    宰予情急之下,迈步唱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在场一片沉默。    这首《七步诗》并不难理解,对于这些活在春秋的谜语人来说,宰予甚至不用为他们多做解释。    晋、鲁、卫三国同是姬姓的兄弟之国,然而今日盟会之上,却弄成这样,怎能不叫人唏嘘呢?    成何与涉佗放下佩剑,冲着卫侯拱手道:“方才是我们无礼了。”    卫侯抿了抿嘴唇,黑白变幻的脸上多了抹寒霜。    他将腰间佩剑解下,交给了身旁的王孙贾,只留下一句。    “无妨!”    宰予站在高台上望着半袖带血的卫侯一路远去,再看看身旁的成何与涉佗,只觉得怎么看怎么觉得尴尬。    “这……”    王孙贾面沉如水,向三人行礼道:“接下来的盟誓,便有我来代替国君完成吧。”    ------题外话------    我明天回起点求票,你考虑一个价钱吧!    ——节选自《宰予日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