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大婚 (第1/2页)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25章大婚张浚做媒人就是效率高,六月二十四带着李裕去襄阳提亲,定下婚期七月初十。 原先众人都想着新建王府,就连赵匡凝和赵匡明都想出钱。 可李裕不愿意。 他是真没时间了。 要结婚就赶紧的,有房子住就行,一切以自己的行动计划为要,联姻这事只要把程序走完就行了。 赵氏兄弟和张浚都不太理解,可还是认可了李裕的想法。 暂时先把县衙打理一下,就在这儿成婚。 荆襄节度使府还陪送了几十个贴心的丫环仆妇,供两位王妃使唤。 其实,他们也知道王府还有八个美人,这是朱全忠和李茂贞送的。 赵家也不提这些人怎么处置,毕竟这是李裕的家事。 七月初七,淯水上行来一支庞大的船队。 前面是一艘领航船,披红挂彩。 张浚、周宽亲自领航。 后面紧跟着一艘五百石的大船,张灯结彩,斗大的红双喜牌竖在船头。 在船舱里,铺着朱红色的羊毛波斯地毯。 舱中一左一右端坐着两位绝色新娘。 身穿青色褕翟大礼服,连衣裙样式,大宽袖,绣有十二行团形白腹锦鸡纹,高交领,礼服下缘褶皱边锯。 头戴大花花钗十二支,小花钗十二支。 素纱中单,黼领,细纱镶边,皆用朱红色。 蔽膝,随裳色,以细纱镶边,白腹锦鸡纹。 大带随衣色,里面朱红色,外镶边,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扣青色; 青衣革带,青色袜、鞋,鞋加金饰; 白玉双佩黑色双大绶。 贤妃、敏妃的大礼服是在襄阳赶制的,京城的礼服实在等不及了。 两位王妃端坐船舱,边上随侍着几个贴身的婢女和喜娘。 所有人都着新衣,妆容浓艳,喜气洋洋。 后面的船队上有锣鼓号手,吹吹打打。 绵延十几里的船上,装载着从襄阳送来的嫁妆。 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就拉了四船,还有赵家陪送的金银珠宝、铜钱古玩。 楚王妃还特意给女儿陪送了一万石稻米,生怕女儿没饭吃。 逆流而上,船行三天。 王迁等人把王府后院收拾利索,披红挂彩,大红喜字张贴在大堂之上,门口喜灯高悬。 后宅的八女被李裕移至别院,省得两位王妃看见了碍眼。 虽然对八女不公平,可李裕现在还真不知道怎么安排她们。 天复三年七月初十,预计今日午时,船队就到码头。 李裕着冕服,冕板前后各悬挂九条由九颗白珠串成的旒,冕左右两侧用青丝带悬挂玉充耳,以犀角簪束发。 上衣为黑色,绣“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领口绣花;下裳为红色多褶大裙,绣“藻、粉米、黼、黻”四种纹,共九旒九章。腰间束大带,系有火、山两种章纹的蔽膝;佩戴由红、白、淡青、黑色四种颜色丝绦织成的绶带;腰带上悬挂玉柄剑、玉镖首、玉双佩;足着红袜、赤鞋。 他坐进了巨大华丽的婚车,也叫婚舆。由身着丝绸布甲的侍卫牵马,由专门的御马者驾车。 迎亲车队缓缓往码头而去。 一队鼓乐手早就在码头等候了。 半个时辰之后,远远的看见船队缓缓的驶来。 码头上锣鼓喧天,号角齐鸣。 相对应的,船队上的鼓乐手听见了岸上的锣鼓声,也鼓起腮帮子,抡起鼓槌,玩命的吹打起来。 “jiejie,你听……快到了。” 碧娘听到舱外一声比一声高昂的锣鼓号角,偷偷小声说道。 “别说话。” 绣娘一路上都很平静,也不知怎的,到了这会儿,竟然紧张起来。 舱外跑进来一个小娘,十一二的样子。 “王妃,王妃,殿下来了。” “啊?在哪儿?” 一向沉稳的绣娘竟然脱口而出。 “嘻嘻,jiejie,看把你急得。小翠,殿下在哪儿?” 碧娘调侃了jiejie,转头问跑进来的小娘。 “在,在码头上,可威风啦!” “是吗?” 碧娘一下站起身,身上的零碎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 “哎呦,敏王妃,快坐下,可不能起来。” “哎呀,我屁股都坐疼了。” “碧娘,再忍忍吧,马上就到了。” 正说着,就听舱外有人高唱道:“千里姻缘一线牵,娥皇女英美若仙,淯水送来双姝女,子孙延绵代万千!” 唱喜歌的人声音洪亮高亢,音韵婉转,有点男高音的意思。 码头上也不示弱,歌声也响了起来。 “德王领为武曲星,南阳立业把田耕,今时迎娶双姝日,夫妻同心琴瑟鸣!” 船上码头送亲迎亲的人、远处看热闹的老百姓,听着喜歌,都爆发出欢呼声。 此时人们祝福的心声通过欢呼表达了出来。 船队的陪嫁先靠岸,有专人卸货装车,很快就装满了长长的车队。 吉时一到,主婚船靠岸,搭上了铺着红毯的跳板。 由喜娘交给两位王妃一根朱红的绸带,姐俩牵着绸带,喜娘在前面引路,亦步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