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 初遇方雪 (第4/6页)
悠悠,与这座城市的气质相融合,已经类似于“精苏”了,“苏州”的“苏”。然后,口红用哪只呢? 哲学家说下周去远方玩儿,看一个支教的同学和室友,我惊叹怎么如此悠闲,他便答课少天天只看闲书之类(原来研究生的生活是这样的),俄而来了一句“不过总有一天会有人管束我的”,我不知说什么,许久后其人添上一句“比如我导师”,问起自己平时是否出远门儿,我说只在苏城四处走走或行车,他提及本科时一个人常出远门,去曲阜,去海宁看海,却是当天往返。 上次野餐中中给我用的口红自己后来买了,唇釉没有口红那么厚重,这支有一种怪怪的,好吃的鲜花奶饼味道。初抹颜色很深,我也不用唇线笔棉签一类东西,就只抿了下嘴巴,后用手抹开。有些歪了,换另一只手来抹,竟忘记了刚刚这手上已经沾了,所以意外在嘴角的皮肤上糊开了一抹梨红。我记得,周星驰的《功夫》里有个阿珍,她对着镜子抹口红,然后外头一声巨响,唬了下手一抖红唇呲溜划到腮处,大概就是那个场景,蛮憨的。 他由张世英讲到中国西哲研究界的传承之风,我涉猎太少,就说黑格尔的只看了王元化那一本,后面还有一本翻了几页赶在到期前去图书馆还掉了,遂聊起王元化和他的古典研究,继而提到上海另一位老些的学者熊十力,我没有读过。 在梁说,“学妹可以来找我玩。”提到古文,推荐了新儒家几位,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劳思光等人,没有读过。我说不喜欢出远门。 用直发棒将塌塌的刘海往两边轻带了下,糖糖批评根本无发型,就只是简单扎的马尾,不用怕骑车被风吹乱,我硬是在马尾上扎的地方之下又绑了一道,以示这也是个发型。中学时有几个朋友说过我侧脸有时恍惚像民国丫鬟,他们没有串通过,不知民国丫鬟何为。 出门问友今日的“宋式苏作之妆容”如何,她眉头一皱:“我的傻湄儿啊,你他妈今天又是个无效化妆,啊米哩哒,哞!” 他说,“很想和你一起散步”,问可否称呼我的小名。也许吧,有一天会登上高铁去找这位学长玩,也许是他恰巧路过苏城,未来又如何知晓,此刻我并无强烈的感受和爱意。只是因为他似乎是有所暗示,似乎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就像那不勒斯四部曲里埃莱娜初遇彼得罗所想的那些,如果我愿意的话。且不是舌灿莲花的虚伪之辈,可以聊天,可以某些角落了然,已是难得。 其实不过是昨天和他多聊了几句,可是,近日的美梦却与他无关。 前几天买的咖啡到了,ILLY的中度烘焙咖啡粉,250g罐装,拿到宿舍迫不及待地冲泡,好香呐!不比速溶醇咖啡的酸苦,它有种叫人回味的炭烤感,虽然挑了好几大勺咖啡粉,它苦的极限只是那层香,十分美味。然而有很多渣滓,才知道是要过滤的,但是我把渣滓吃掉了。呛到咳嗽了几声,小莫讲不可如此之憨,并建议可把咖啡渣收集起来做成咖啡香包,很是很是。 放到任素汐的《我要你》,单曲欢快,而在荧幕中悲凉。女主角张一曼的绝望酸楚,唉,记不清了。她和老狼合作的宣传曲歌词略改,“我要看着你梳妆/这夜的风儿吹……/我在他乡望着月亮/送你美丽的衣裳/看你对镜贴花黄”,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宿舍外等林梳妆,一等便是很久,而那个看着我梳妆的又会是谁? 似乎有时发呆想的太多,然无妨,用歌中的话,许是夜色撩人的风光,生出许多涟漪,很快它们又会淡淡的被散去,这便是那层执念之上流水的忍耐和平息力。 不过只是一时段的心境罢了,它既存在过,不必否认无须执念。“只是那时的心境”,这是口头禅,十年前就从父亲那里学会,。风花雪月,自古依然,抛之远方,我只活在当下。 已经六点一刻,我走出宿舍,有些匆忙地往二期赶,1-4幢因为成考提供场地封楼,5幢大概是横在它们后边那栋,此刻六点二十六七,夜色已经下来,晚风寒冷。忘记了哪件教室便去海报处看,4月11日/6:30……,咦,没有几栋楼开灯呀,今天几号……岁月流逝,不知时日,也不在意。但愿永恒这样的平静从容。 以手撑额,看着杯里咖啡渣像茶叶渣一样沉淀在底,明天把它们放阳台上晒晒,过几日应该可以做成香包了。 4月10日,夜 22 《咖啡醉话》 古语云女子德淑者,行莫回头,语莫掀唇,笑不露齿,走不摆裙,以唐时双若为佳。我可一样做不了,见帅哥则反身九九眼观之,话匣开则黎明瞬移转暗夜,笑便露出一口歪牙,着裙登单车,行路奔跳脱兔黯然。 行苏城,轻歌曼舞,脚亦飘忽。皮实憨然,彷徨呆滞,其忧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快意也。观摩登秀场,考妆粉唇脂史,流连百货商场之柜台。俄作小山眉,点缀腮雪。辗转蓝调大厦间,掠都市湖风,至夜沉风冷归。 其人何,悍匪也。问之名,湄者,水草相交之彼岸。夜阑风静,一湖明月轻漾而小舟远逝,乃不可及之地界。 至于今时星辰之不可见,昨日春花之烂漫,慨时岁,心忧戚,作青春之忧思,思不可思之人事。许久亦自得,复归宁,返璞而笑。 仲春晦,蒙蒙烟雨,蹲于凳,习手作咖啡之法,作此篇。 23 今日记得有些漫不经心,我有心事,不是那件。 去年读了那不勒斯四部曲,可以算得上一部意大利风情史。女主角名埃莱娜,译“Elena”,与我的相同。此处只提一段,彼得罗为其夫,治于学,在当地是望族,追求Elena的时候,她刚结束一段校园人尽皆知的爱情,名声不太好,然青年学者似乎并不在意,只是很憨态的环绕在她附近。Elena把握住了,走出那不勒斯,走出小镇,离开命运交织如双城记的友,还有对命运的把控力。未来多年,她以及她的后代因为这次把握过上了富裕安宁的世俗生活,彼得罗的母亲亦如此,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优雅的角色。她那时所处情境,所思之事,和我现在很像。 我很清楚的明白,在梁有着我觉得合适的很多地方,读了很多书、治学、有趣、孤独、淡然……这些都是可以吸引到我的,不是非常庸俗不可交谈的人。我很多友,他们可能略苍白,或者在某些地方“俗”、稚嫩,或是不可轻易被理解,但与我的相处和乐轻快我便尊重友爱他们,大概受了点特蕾莎和甘地的影响。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理解他甚至“知”他,所以后来与我讲,自己也不清楚,仍需见面细聊。 作者ElenaFerrante连同作品仍是意大利的一个迷,因而这又是一部心境史,直言Elena,是在讲自己。 年轻的哲学家一句“知音寥寥”,话中透着些许的悲,我也会在心里默念这样的话。只是,这天下多少的人,大概都会有无人能体会的苦闷吧,不是每个讲着这苦的人碰到都一定会崩裂火花,不管是友,还是情人。只是,我清楚的明白,自己并不爱他,只是猛烈的喜欢,觉得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