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1.雨村帖拜荣国府,存周允诺梦坡斋 (第1/2页)
京都坊间因为蜂窝煤一事热闹无比,宁荣街的贾家却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大家子主子自顾高乐,奴才们一味地搜刮油水。 除夕前一天,贾家老太太却是怎么也高乐不起来了,盖因林家的年礼在今日送到了府上。 贾母很生气,不是因为林家的年礼薄了或是来的慢了。 而是因为她几番去信要林如海将她的外孙女儿玉儿送来京城教养。林如海以玉儿要为母亲守孝为由,拒绝了。 不但拒绝了,林如海还附上了一份王夫人在每年年礼中动手脚暗害贾敏的罪状。 林如海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老太太你家里有个心思歹毒的毒妇,我不放心将女儿送去你家。 这岂不是在打她的脸,觉得她照顾不好玉儿。 她最疼爱的女儿没了,巴巴地要把可怜的外孙女儿接来教养,怕她没了母亲以后让人拿教养说嘴,结果林如海却信不过她。 贾母心中恼怒林如海。又恨急儿媳王夫人,心眼儿小到如此境地,因着当年那点儿事情记恨这么多年,居然给她的敏儿暗下难育子嗣的药,毁了敏儿的身子骨。 贾母怒道:“去把太太给我叫来。 再去问问老爷这会儿在做什么,叫他也来见我?” 一旁服侍的鸳鸯忙传了贾母的令到门口,让去叫人。 不多时就有人来回信,鸳鸯听了向贾母回道: “外面说今儿个从南边儿来了个客,老爷正在梦坡斋接待。太太方才在礼佛,说是稍作收拾便来请安。” 贾母问道:“南边儿来的客,可知是那家的?” 鸳鸯道:“听说也姓贾,自称祖上与咱们家有亲,是个进士老爷,拿了甄家的帖子,说是甄家頫大爷引荐给老爷的。” “想必又是个上门攀附巴结的,不过甄家是老亲,也不好拂了人家的面子。 派人去等着罢,老爷见完了客就让他来见我。” 贾雨村得了“冷子兴”的指点,得了甄頫的引荐信,一路舟车劳顿到了都中,入了神京。 贾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往荣国府门房投贴拜见贾政。 彼时贾政看了甄頫信里说贾雨村有进士功名,是个极有学问的读书人,即忙请入相会。在梦坡斋接待了贾雨村。 贾政见到那贾雨村腰圆背厚,面阔口方,生的一副好皮囊。更是高兴不已,忙给贾雨村介绍他身边的单聘仁、詹光、卜固修等一众清客。 贾雨村面上笑脸相迎,同他们一个个客气地道好交谈。 没说几句贾雨村就发现贾政的这些门客都是半吊子,学问不精。心下鄙夷他们之余又高兴贾政是个好忽悠的。 贾雨村此人惯会伪装,又十分健谈,三言两语不但展现出自己的学识风采,还捧贾政面色红润飘飘然也。 贾政又听贾雨村自称在扬州给自家侄女做了一年西席,更觉亲近。 贾政问道:“雨村学识过人,又有进士功名,如此才能怎地不做官报效朝廷?” 见火候差不多了,贾雨村便感慨官场艰难,哀叹一声。 贾政见状知道内中必因由,连忙慰问。 贾雨村就说自己之前在大如州为官,不与那些同僚同流合污,遭到排挤,被上官诬陷贪弊酷烈,因而丢了官职。 贾政与一众清客纷纷为贾雨村打抱不平,直把鲍不平打得…… 咳咳,串台了。 一众清客热情友好地慰问了贾雨村曾经的上官,又对贾雨村的怀才不遇表示惋惜。 贾雨村道:“此次得甄家頫大爷替我引荐政公,一则是得知祖上与贵府原是一宗,后来因故分宗,此番想与贵府合宗。 二则便是想厚颜请政公相助,帮雨村谋一个复职候缺的名额。” 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又见贾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 因此优待贾雨村,比之门下一众清客更又不同,对合宗与谋官之事一口应允。 贾雨村连连打恭作揖口称感谢。 “多谢政公赏识,今后有得用雨村之处,还望政公不吝吩咐。” 那单聘仁最是会奉承贾政,笑呵呵地对贾雨村道: “雨村贤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