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送你们个大功 (第2/2页)
了三次,所以得算三次的军攻。(附1.) 这种无厘头的军功滥报集大成者就是正德时期那次应州之战。那次战果至今虽然有争议,但是明朝官方认定是斩首十余级,实际战斗也不过就一天,但是最后赏赐居然高达数百人。 这简直是在侮辱朝廷的智商,最终朝廷官员忍无可忍,从嘉靖十年开始,明朝官方宣布以“首级”论功成为主流。 用首级论功好处众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首级毕竟有实物证据,空口无凭,首级好歹还是靠谱的。 然而千万不要低估明朝将领们的智商,在这方面他们的智力水平远超你的想象。你以为换成首级他们就没办法了吗?那你可就太年轻了。 来一手无中生有,换俘献首,老乡,借你脑袋用用。甚至这句话,在后世广为流传,但凡对于明末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把这句话翻出来,当成笑话来讲 首功制最有名的使用者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 自商鞅变法以来,这条军功评定方式历经千年检验几乎成了古代军功的钢铁法则。 当时明朝规定,俘虏一个蒙古兵赏银子30两,杀一个20两(附2.)虽然后来具体数字都有变化。但是一颗首级的价值都远远超过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所以这巨大的物质刺激也让明朝军队如狼似虎。 但在逃跑的时候,相对于斩首的巨大诱惑,保命往往才是第一选择。尤其是明朝军队对于将士斩首玩命得来的钱还经常拖欠,比如导致戚家军精锐几乎全部被杀的蓟镇兵变就是因为拖欠工资导致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单纯以物质刺激那是行不通的。不过这个物质刺激对将领那可是特别有效。看到首级这么值钱,所有的将领眼睛基本都冒了绿光。 但是他们想的可不是多杀敌人,毕竟深入大漠找蒙古人发家致富不是什么上佳选择。他们决定走捷径:“今幸门大启,有买功、冒功、寄名、窜名、并功之弊。” 所谓买功就很简单,就是用钱从杀敌将士手里把人头买下来。很多人都会奇怪,那你买下来不也是20两银子,赏赐也是20两,不赚啊。那你可就想多了,他们都会巧取豪夺,或者用长官名头压人,或者欺骗老实的大头兵低价买入,有的干脆用对方的家人作为威胁。 要说买功的已经很恶劣,冒功的就更加恶心了,比如说假冒他人的战绩说成自己的,或者冒领他人军功。还有的更过分的杀良冒功,正所谓“老乡,借你的人头领个军功”。 还有更加高级的,比如说窜名就是干脆直接找兵部“内部人士”修改首级数字,无中生有。还有的人在京城,却能“不出京师,而东西南北四处报功者,按名累级,骤至高阶,是谓并功”。 这帮天才的集大成者就是明末辽东皮岛总兵毛文龙了。当年毛文龙为了欺骗军饷,可以说是把这些手段挨个用了一遍。刘清君作为毛文龙的麾下总兵,对于这一手那是更溜。 当年毛文龙曾经率领两百人奇袭镇江,之后遭到后金进攻被迫放弃,退守鸭绿江边。 根据毛文龙的说法,就在他退守鸭绿江边之后,他曾经多次发兵进攻镇江等地,杀敌建功,他的塘报里面声称:“斩获虏级,约四千余颗。余虏退守连山关为界。”当年后金一共兵力六万左右,如和毛文龙所言一样,光斩首就有四千多,那么只怕后金遭遇此惨败必然全国震动,明朝方面也不可能毫无消息。 然而朝鲜、明朝、后金三方的史料对此基本毫无记载,只有朝鲜《光海君日记》的寥寥数语表示后金在追击毛文龙,但是这仅仅是毛文龙造假的开始。 不过就在毛文龙忙着对朝廷报功请赏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已经磨刀霍霍渡过鸭绿江直奔他而来。 十二月十五日,后金军杀到毛文龙驻扎的龙川一带,“斩吕游击及千总和把总、军士共五百余人,复于外围剿杀男丁千余人”。毛文龙此时仓皇逃窜,居然微服化妆躲避追杀,朝鲜“极力藏护”才勉强逃脱一死。 但是毛文龙居然在上奏朝廷的塘报里面声称自己此战“阵斩夷级六千余颗”不过由于首级遭遇了后金军的抢劫,所以只剩下“十二颗”。这一无厘头的滑稽战绩估计除了他自己以外也没什么人会相信。 然而朝鲜的记载则犀利的指出:“文龙脱冠服,混士兵仅免”。此次惨败被称为林畔惨败,毛文龙基本上丢光了深入镇江以来的全部家当,当初和他一起从镇江撤出的军民遭遇灭顶之灾。 不过这一战后毛文龙再度纠合了大批逃亡的流民,实力又很快在朝鲜的庇护下得到恢复,不久之后朝鲜为这位毛将军选了一个新根据地——皮岛。 然而在皮岛上,这位毛总兵的造假更加肆无忌惮,他非常高明的改进了各种冒功之术。 比如说假冒首级,他学会了换俘,就是用老百姓当成俘虏献给朝廷,他把抓起来女真人好吃好喝的供奉起来等待明朝检查。明朝检查完了确定是女真人“真夷”然后立刻换成无辜老百姓扔到京城报功。这招当时是百试百灵。 甚至毛文龙在率军偷袭鞍山大败,杀敌不到两百,自己损兵折将高达四千人的情况下,还恬不知耻的向朝廷邀功请赏。 结果兵部尚书王永光差点没气死:“擒斩者不满二百人,而我之官兵死伤者已四千余人,器械马匹遗弃杀伤者又不可胜计……即以功罪准之,尚可侈京观而夸廷献哉?”毛文龙为了邀功请赏的无耻嘴脸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毛文龙如此胡作非为,宁远之战中袁崇焕才孤军困守,后金军队“略无踉跄返顾之意”,根本没把这个所谓的“后方威胁”当成一回事儿。 整个明朝乃至于今天还有人做着所谓的“牵制”大梦,岂不是令人啼笑皆非。 然而,王鸿泰把真的鞑子首级交给他们,这岂不是要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