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铜角金棺缠墨斗 (第1/1页)
听到这里,秦风知道这是僵尸叔叔的剧情。 最近几个月一直和稻米打交道,现在杂交水稻快收成了,秦风留下来也帮不上什么忙。 而且秦风现在有些喜欢上冒险的生活,所以也想跟着九叔一起前去。 虽然跟千鹤师叔没有太深厚的感情,不过能救的话,还是救看看,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人。 “师父,我跟你一起去。”,想做就做,秦风开口说道。 九叔一愣问道:“那你生意这边怎么办” “没事,现在都快要收成了,接下来就没我什么事,任老爷可以处理好的。” “那行,到时候你就跟我一起去,义庄就交给文才照顾。”九叔点点头说道。 山青水秀,地势开阔,两间木屋并列在一起。 两间房子虽然平凡,但也打理的整齐有致。 “家乐,烧火煮饭,师父饿死了!”四目一回来,一通大呼小叫。 “好咧,师父。”,一个顶着西瓜皮的憨厚青年回道。 脱下身上道袍,随手往旁边椅子一扔,拿起桌上水壺,就着壺嘴咕噜咕噜的就喝了起来。 “爽快!还是家里好啊。”,四目放下水壺,懒懒的半躺在椅子上。 晃着脚瞇着眼睛,嘴里唱着小曲,心里舒服极了。 闻着从厨房飘来的香气,四目心情更是开心。 “我身骑白马,走三关~~” 突然大门被人推开,四目的歌声戛然而止。 看清来人后,四目嘴上泛起冷笑说道:“原来是你这老秃驴,你过来做什么怎么不呆在你那破屋啊” 来人也是一脸不屑,呸了一口回嘴:“如果知道你这个老杂毛回来了,打死我也不会过来。 我是过来喊家乐去我家吃饭,家乐呢" 在厨房听到动静的家乐,拿着锅铲跑出来,笑着说道:“一休大师,你来了,留下来一起吃饭吧!” “不用!”,四目和一休同时大声喊道。 两人互相对视后,转头哼了一声。 “家乐,你师父回来,我就不留下来了,省得看到他恶心,吃不下饭。”,一休嫌弃的说完,转身就离开了。 看着一休离开,家乐忍不住说道:“师父啊,你怎么又跟一休大师吵架啦。” “你是师父我是师父,我做事还用你教吗饭做好了没想饿死我啊”,四目嘴巴像机关枪,辟哩叭啦的说了一堆。 吱….,这时大门又被推开。 “大老远的就听见你在骂人,又是什么人得罪你了",九叔和秦风一脸风塵仆仆的走进来。 “师兄\师伯。”,四目和家乐开心的打招呼。 扒完碗里最后一口饭,四目说道:“所以是千鹤传了纸鹤给师兄,你们今天才会来我这里。” “是啊。”,九叔放下碗筷,说道:“千鹤在信里说,供奉他的皇族已经死了,他必须把它的遗体运回京城,等做完这一单,他就回复自由身了。 只是这一路山高路远,现在的世道又不太平。 所以他想趁着远行前和几个师兄弟见见面。" 秦风心想,修道之人感应还是比常人来的强,或许千鹤自己能够感觉到,这一次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才会广发纸鹤,邀请师兄弟过来见个面。 九叔和四目也有察觉,难怪九叔接到纸鹤后,兴致一直都不是太高。 这事该如何破局还没有个答案,一切都等见到千鹤后再说。 住在四目家的这几天,在家乐的介绍下,秦风认识了一休大师和菁菁。 不得不说,不论是任婷婷还是菁菁,都长得十分漂亮,性格也都相当不错。 可惜秦风只是过客,没办法有什么结果。 这天,秦风正在研读一休大师给的佛家经典,虽然教义完全不同,却不妨碍秦风从中学习佛家伏魔降妖的手段。 经过几次和一休大师的探讨,秦风理解的更深入了。 有一种人天生佛性,也可以说是佛缘深厚,学起佛家种种神通,都是事半功倍,一休大师也在古籍中见过记载这样的情况。 而秦风学习的如此快速,一休大师心里感概为什么没有早点遇到秦风,反让他进了道门,真是可惜了天赋。 只有秦风自己知道,是因为之前罗汉伏魔神功大成,对自己潜移默化的改造,才有这样的效果。 …….. 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吵杂的脚步声。 来到外面,先看到一队剽悍威武的人马走在前头,中间约莫十来名壮汉推着一副金棺,后面还跟着一顶华丽的八人大轿。 秦风向前走去,看到九叔、四目、家乐都已经在那里了。 “千鹤师叔。”,秦风对着一个身穿茅山专用黄色道袍的男子行了礼。 “秦风,好久不见。"千鹤微笑的回道。 这些年关于秦风的消息,千鹤陆陆续续从四目口中得知。 知道秦风的茅山道术进步飞快,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和九叔持平,俨然是茅山新一代里的领军人物。 秦风看比一般棺材大上三倍的金棺,里头隐隐约约散发出来的尸气,竟然比任威勇的还要强烈。 而外头交叉编织的墨斗线网,棺材上还盖着一副金丝刺成的真经,彷佛都无法困住这头蠢蠢欲动的猛兽。 九叔神情严肃,又是生气又是担心的问道:“千鹤,铜角金棺缠墨斗,茅山真经棺上盖,这是用来镇压魃的。 你不把它就地火化,还要推着它上京城,你是嫌你死的不够快吗” “师兄,你说的我何尝不知,可拿人钱财受人供奉,有些事真的是身不由己。”,千鹤也非常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何况这金棺里面躺着的还是王爷,虽然大清早亡了,但是他们的规矩还是不变。 不过,这次送它进京后,我们之间就互不相欠,因果两清,从此我就是个自由人了。" 说到因果,九叔、四目都无话可说,修道之人最怕沾上因果,要是因果缠身,轻则修为难以精进,重则身死道消。 要是此行能顺利结束因果,那也难怪千鹤甘冒如此大的风险。 这时,一休大师缓缓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