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毒奶一词 (第1/2页)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一锅鹿rou刚炖烂,牧羊人沈不兰就来了。 他犹如一条影子,来去踪,去无影,但有一个规律便是每当秦良玉这里有好吃的,他便会如期而至。 这让秦良玉很无语。 但没办法,对方身手了得,而且还是朱脚公子委派过来,专门负责传递消息的。 “沈大侠来了。” “来了。” “请吃rou。” “好,我请你喝酒?” “不必了。” “呃,好吧,那我就不客气了……” 看着沈不兰大口撕嚼鹿rou,还不时的灌几口烈酒,秦良玉神情恍惚,突然想起自己的夫君马千乘和两位兄长。 当年在战场上,他们三人便是如此吃rou喝酒,对生死之事浑不理会…… “沈大侠,可有最新军情传来?”秦良玉突然问道。 “十二贝勒阿济格死了。”沈不兰含含混混的说道。 “啊?阿济格死了?!”秦良玉脸色突变,急切的问道:“谁杀死的?可是中了曹文诏的埋伏?不应该啊,曹文诏满打满算两万人,还以步兵居多,根本不是一万骑兵的对手啊……” 秦良玉站起身来,正色道:“谁杀死的阿济格,本将军代表三千白杆兵,定要向他致谢!” 沈不兰神色古怪,抹一把油腻大嘴,笑道:“估计你想不到,堂堂十二贝勒爷,阿济格,竟是被一个小小的猎户一枪打死。 唉,这还真是天意。 想当年,阿济格在辽东战场上耀武扬威时,谁能料到,要他命的人,会是一名小小的猎户,哈哈。” 沈不兰心情不错,哈哈大笑,忍不住又灌了几大口烈酒。 “被一名猎户打死……了?”秦良玉有些不相信,“在万马丛中,能一枪打死建奴贝勒爷的,定然是神功盖世之人,岂能是一名小小的猎户?” 沈不兰笑道:“还真是一名猎户,不过,此消息尚未传递开来,估计就连曹文诏都不知道,这一支兵马的主帅已经被人莫名其妙的给干掉了。 那名猎户叫陈兴志,原本也是大明一老兵卒,曾参加过喜峰口之战,枪法了得。 后来,他流落民间,在逃难途中被魏忠贤贩卖给了郑芝龙,稀里糊涂来到苦兀岛,成了一名垦荒农夫,闲暇之余经常打打猎……” 秦良玉:“……” 这还真是……有些意外。 想那阿济格贝勒,多么显赫的建奴大人物,若非皇太极殒命、莽古尔泰争夺皇权后登基称帝,以他的沉稳、jianian诈和凶悍,估计都会成为大明朝的心腹大患。 不料…… “看来,建奴这一次注定要吃个大亏了。”秦良玉道。 带兵之人,不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须相信一些冥冥之中的事情,简单而言,所谓的“天意”便是如此。 “那当然,遇上朱脚公子,算他们倒霉。”沈不兰轻笑道。 “你真不喝几口?这是酒啊。” “好,我喝!” 秦良玉接过酒葫芦,狂灌几大口,使劲咳嗽着,俊俏的脸上涨的通红,却犹自笑意嫣然的道:“好酒,沈大侠的这酒,的确不错!” 二人相对大笑。 “还是说说前线战况吧,现在怎么样了?”二人对饮一阵后,秦良玉这才正色问及前线战事。 “建奴三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两万人马由济尔哈朗贝勒统领,沿着辽东平原一路横推,名为扫平大明垦荒大军,实则沿途烧杀劫掠,主要目的为镇压东海女真领地内的各野人部落; 另一支,便是咱们追击的一万人马。 这一支人马的主要目标,是牵制和压制辽东侯曹文诏的两万兵马,顺便破坏大明八百余里铁路……” 牧羊人沈不兰熟悉数十个部落语言,早年以贩马为生,草原上有很多朋友,所以,他打探来的消息便十分准确,让秦良玉叹为观止。 要是没有这些绝密情报,这一仗、根本就没法打。 “沈大侠,你说这一支兵马的目标一是牵制,二是破坏铁路,曹文诏麾下只有区区两万人马,估计会吃大亏吧?”秦良玉问道。 沈不兰笑道:“那可不一定,辽东侯曹文诏手下虽然只有两万兵马,且以步兵居多,但要是正面与建奴这一万骑兵遭遇,估计吃大亏的绝对是建奴人。” “为何?” “很简单,曹文诏手里的家伙好,腰杆子就硬气。” “手里的家伙硬?你是说……火器先进?” “不止如此,秦将军,等打完这一仗后,我便引荐你去见一个人,让你也知道知道,咱大明真正的精锐之师到底有多能打!” “好,一言为定。” 二人继续喝酒,听着账外寒风呼啸,战马嘶鸣,红彤彤的一盆柴火照耀着二人的脸,忽明忽暗。 “我该走了。”沈不兰酒足饭饱,抹一把嘴,站起身来。 “沈大侠,接下来、该怎么去打?”秦良玉问道。 沈不兰从怀中取出一截翠绿色竹筒,双手递给秦良玉,笑道:“这是我家公子爷传来的密函,你按照他老人家的指挥去打,保证不吃亏。” 言毕,转身走出账外,几个起落后,便消失在苍茫群山。 “还真是一位江湖异人。” 秦良玉走出帐篷,望着雪地上浅浅的两行足迹,感叹一句,便回到帐篷里,郑重的打开那一截竹筒。 从里面捏出一卷丝帛,缓缓展开,却是一张作战地图。 地图上,山川河流,各个野人部落之分布,以及建奴大军行进路线等,皆用红黑两种颜色的毛笔勾勒圈点出来,可以说是纤毫毕现,一目了然。 另外,在地图左上角,还有寥寥数语: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十六字诀。 山地游击战精髓? 沉思良久,再对照作战地图上犬牙交错的敌我态势图,秦良玉暗叹一口气,低语道:“这位公子爷,真乃神人也……” …… 秦良玉有所不知,她手里的这副“作战地图”,以及山地游击战‘十六字诀’的总体指导方针,并非出自‘朱脚公子’之手。 而是茅剃头、茅元仪的大作。 就在辽东鹿鼎山一带剑拔弩张、战斗一触即发之际,远在数千里外秦岭余脉的一片山坡上,茅元仪招待两位特殊的客人。 徐光启和宋应星。 李三娘在一旁伺候,端茶送水,低眉顺眼的一副小媳妇模样,惹得徐光启不停的注目不已。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