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丹青门 (第1/2页)
半个月后。 玉泉山。 这里是丹青门的山门所在,地下有三道地脉交错,灵气还算充沛。 四五座山脉叠靠在一起,也有几处险峻秀丽的山峰。 两道身影由远而近来到山前止住脚步。 “这玉泉山便是本派的根基了,自从本派祖师八百年前在此立下丹青门,期间也经历了颇多的磨难!” 张克细细打量着玉泉山,马上就要进入山门了,此刻万万出不得差错。 经过与章长砚十几日的细致交谈,张克对中域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 中域共有‘夏、梁、苍、岚、楚、昌、代’七国,国力有强有弱。 每一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比如说‘梁’国重视律法,国内法家学派的势力就比较大一些。 ‘代’国位置靠近西北,地域内萨满及出马仙很受百姓尊崇。 七国之中,其中国力最强的当首推‘大夏’,国内诸多流派争鸣,以儒、法、兵三家为最。 国土面积较其它随意两国的总和还要大些。 其它四国也都各有特点,‘岚’、‘楚’二国临海,商贸较为发达,百姓生活较为富足。 而‘苍’、‘昌’两国毗邻,因某些历史原因,时常发生争战。 故此这两个国家对于兵家极其重视,是公认的武力较强的国家。 至于其余的诸多小诸侯国家则分别挂靠在这些国家之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通过了解,张克得知,在一百多年前,中域也推行了九品宗门制度。 上品宗门共有七个,分别对应管理着中域内的七个大国。 也因此,张克发现了中域与东域最大的不同。 东域主要以道家为主,六成以上的宗门所修行的功法都是源于道家一脉。 而中域却是不一样,上品宗门还好,大多以道家为主。 可到了各个国家中反倒是儒、法、墨、兵、农、杂、阴阳等诸多流派争鸣斗艳。 这些流派刚刚兴起不足千年,学派门人很特殊,既属于修行者,也属于普通人。 说他们是修行者,是因为他们同样可以撬动天地法则的力量施展法术。 说他们是普通人,则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修行获得长久的寿元。 张克推断,这些人之所以可以使用法术,估计是以国家内百姓的信仰之力作为媒介。 既然承受这份信仰的好处,自然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比如说‘寿命’! 但是,即便他们的寿元不长,却也在一代一代地传承着。 一家家学说,无数的思想随着这些人传播到中域地界的每一个角落及百姓的心里。 诸多的举措都在推动着中域的发展,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生活。 但是在这其中,却偏偏没有以道家为首的修行界力量参与其中。 传统修行力量的影响力在被一点点的淡化,分离、转移。 张克极其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域的这一个巨大隐患。 当你在所有人的感觉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时,这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被遗忘。 如果在东域,那么所有城池的每一项举措,必定是由宗门发起并参与其中的。 故此,百姓与宗门就像鱼和水一样,彼此密不可分。 但在中域,道家的力量却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融入世间,与民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割裂。 就像油和水,看似贴合,实则稍稍催化,必将引起剧烈的变化。 而且,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现在中域的情况是每个国家的头顶上都压着一个宗门。 可你让习惯了生杀予夺的国主,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地看人脸色行事。 这正常吗? 张克有预感,随着这些新兴流派的快速发展。 迟早有一天,中域的传统修行力量会与这些新兴流派碰撞在一起。 而且,这一天注定不会太久。 因为张克发现所有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每一个国家内各自有一个专门针对修士的部门,用于处理各种因修士引发的特殊事件。 这个部门建立的时间也基本在一千年前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传统的类似斩妖除魔等可以凝聚人心的影响力在逐渐地被替代。 当这股力量达到巅峰的时候,必定就是图穷匕见,白刃见红的时候。 张克不相信中域的高阶修行者看不清这些变化。 但这牵扯着无数修行者未来的大局却始终无人问津、理睬。 张克隐隐地察觉到这其中定然有自己无法预料的大能在布局,这令他不由有些毛骨悚然。 下定决心,只要查找到涂山的下落,立刻离开这个可以吞噬所有人的巨大漩涡。 丹青门隶属于‘卞’国,这是一个诸侯国,其上则归属于‘大岚’国。 门内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