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0 这个年轻人很不讲武德 (第1/2页)
徐邈是魏国政坛界的治世能臣、重臣。 当年随魏武帝曹cao治理天下的众多能臣中,荀彧、荀攸、张既等早已过世,钟繇也于今年亡故,至今仍旧活跃在朝堂上的老资格能臣,只剩他与陈群二人。 这份资历,在魏国朝堂上无人能及。徐邈自己也清楚,不过在自豪之余,平日里也多少有些蹉叹。 感慨人生无常。 七年前,原凉州刺史张既病逝后,没过多久徐邈便被任为凉州刺史,自此扎根大西北,再没有回过中原。 当时正值刘备兵败夷陵而亡,蜀汉的地盘由23个郡急剧缩水到13个郡,川中风雨飘摇,蜀汉几欲亡国。 考虑到蜀汉已不足为虑,魏国战略重心随之东移。 徐邈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 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凉州刺史任上,安安稳稳干到退隐,为后辈子孙铺设出一条前程似锦的光明大道。 但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在短短七年内,把蜀汉从垂死边缘给拉了过来。 不但拉了回来,甚至更胜以往。 一想到自己年近六十,还要再次面临战场厮杀,再次面对蜀汉发起的雷霆攻势,徐邈就满腔无奈。 无奈归无奈,身为一方大员,徐邈并不会让消极情绪影响到自己肩负的职责,在得知张郃兵败之后,便立刻敞开府库,装备士卒。然后将留在城外的百姓悉数迁入城中,并将城外树木、房屋全部摧毁。 坚壁清野,不给蜀军任何可用之材。 徐邈深切地意识到,局势不一样。 抛开魏国布置在陇右及关中的十万兵马不提,单论凉州兵力,如今魏国是处于绝对下风。 马谡在羌地的兵马足有十万之众,其中有五万是精锐骑兵,另有五万是普通羌兵,而且,这五万普通羌兵只要穿上装备,就会立即成为善战的骑兵。 而魏国在凉州的兵马是多少? 只有九千! 还分布在三个城池。 一比十的兵力对比,让徐邈无论如何都无法安心。 他并不指望司马懿会来助他。 司马懿也不敢轻易离开陇右。 因为蜀国还有一个终极杀招没有动用。 诸葛亮从五丈原退兵后,又在西县集结了超过十万兵马。 其意不言自明。 伺机出祁山,攻陇右五郡。 如果算上马谡麾下的兵马,蜀汉已在魏国西线集结了超过二十万兵马! 这样严峻的态势,司马懿根本不敢轻动,徐邈能做的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另外,让徐邈烦恼并不止这些,还有天气。 西北的鬼天气比中原干燥很多,风沙格外大,每天口中都会不自觉吃进去很多沙尘。嘴唇时常干裂,几年下来脸颊被强烈的日光晒到黝红发紫。 巡抚凉州时,总有人把他当成种地的老农。令人哭笑不得。 看天色已晚,徐邈揉了揉被风吹得酸涩的双眼,收回视线,叹了口气。 守是守不住的。 除非陛下调更多的兵马过来。 但现在的问题是,大魏兵马虽多,四周却皆是敌人,北有蠢蠢欲动的柯比能、东北有公孙渊、东南有孙权、西南有蜀汉,西北方向还有马谡。 这些对手里,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啊。 正忧虑间,斥候快步来报,说马谡的兵马在城北二十里外扎下了营寨。 “盯住他们的一举一动,但有异常,速来报我!” 斥候躬身领命而去。 …… 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还在沉睡的徐邈被一阵嘈杂声吵醒。 “大人,不好了,蜀军攻城了!” “什么?!”徐邈腾一下从床上爬起,满脸难以置信。 在他心里,早已断定马谡不敢攻城。 四千兵马对三千兵马,马谡拿什么攻城? 你连云梯都没有啊! 徐邈着急忙慌穿上盔甲,来到城头,定睛望去。 只看下面迎风招展的大纛上写着一個‘马’字。一群骑兵下了马,举着木盾,呐喊着朝北门逼近。 他们没有云梯,也没有冲车。 就那么大摇大摆冲了过来。 然后在城下比划了几下,发现爬不上来,又灰溜溜退了回去。 徐邈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身子不由自主前倾,胳膊肘枕在女墙上,脑海里快速分析起来。 蜀军这是在干什么?攻城?不可能!没有云梯没有冲车,怎么攻城?飞上来吗? 难道是笑死老夫,好继承老夫的家产? 这个荒缪的猜测在徐邈脑海里一闪而过,迅速被否定。 虽然不知道马谡麾下十万大兵去了何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