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2 这手段这个时代的人不曾见过(求月票!) (第1/2页)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正文卷132这手段这个时代的人不曾见过其实,司马懿和陆逊在之前是有过隔空较量的。 去年八月那场石亭之战,司马懿是曹休的援军,负责在后方接应曹休。曹休大败而归后,司马懿旋即引军退还,并没有与陆逊正式拉开架势对阵。 虽不曾对过阵,司马懿却对陆逊知之甚详。 由于陆逊此前已经出手过三次,次次大胜,并将关羽、刘备、曹休都打到全军覆没。所以,司马懿对陆逊的底细相当了解,知道后者不易对付。 但是没办法,三路伐吴是曹叡下达的命令,他唯有遵从。 当然,司马懿也知道,他在陆逊眼里没有秘密。 无论是陈仓退诸葛,还是千里击孟达,都充分展示出了他高超的军事素养。 可以说,两人在军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不相上下。陆逊给人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是“火烧连营七百里”,但这种计谋属于硬耗式“阳谋”。刘备实际上在被击败之前,就已经被陆逊给耗的锐气尽失,兵无战心。 对待这样一个对手,司马懿其实也没什么太好的法子。 唯有见机行事。 岘山之南的江汉平原上,魏吴双方十数万军队已经相持了月余。 魏军背依百丈山,面向东南;吴军坐拥南汉水和长江,临江下寨。 期间,双方军队短暂的交过几次手,互有胜负。魏军这边方在陆地上小胜一场,那边吴军立马依靠水军优势扳回一城。 西线局势逐渐僵持下来,司马懿和陆逊都没有再出手,都在等一个后发制人的机会。 魏吴双方进入了斗智斗勇、比拼国力的阶段。 …… 与此同时,马谡带着羌女,马温、三大部将及两万民工,在建宁―云南郡的尾段大干特干,争取在年前就把这段路修好。 之后赶在四月份之前,把另外两条主干道也修好。拿到充足的奖励,开启一场畅快淋漓的消费。 工地上,马温及三大部将,带着民工们干得热火朝天。 马谡胳膊上站着一只大雕,也看得热火朝天。 大巫师仍旧裹得严严实实的,柔柔静静的陪在身侧, 老实说,马谡并不关心魏吴之战谁胜谁负,只关心两国打没打起来、打得狠不狠。 只要两国打起来,那就意味着两国的国力在哗啦啦的往下降,那对蜀汉来说就是大好事。 在彼消我长之下,蜀汉的实力正在迅速的接近两个国家。 而此时,正在闷头发育的蜀汉,就如同盖伦提着大宝剑蹲在草丛里,默默窥视着草丛外,两个不同势力的英雄相互打斗,等到双方都残血了,就冲上去猛插大宝剑。 场景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场景。 所有人都知道,三国之中魏国最强,其次是东吴,再次是蜀汉。 如果把曹魏的现阶段的国力数字化为100,作为参照标准。那么东吴、蜀汉的现阶段的国力大概只有50和30。最北边的柯比能的鲜卑部落国力大概在30左右,辽东公孙氏的燕国国力,大概在10左右。 事实上,三国及两个周边势力的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 如果分阶段来描述的话,那么分别是:第一阶段、刘备主政时期。 这一阶段,魏蜀吴三国都还没有正式建立,但是三国的基本盘都有了,只是还没有建国而已。赤壁之战后,曹魏国力算100的话,那么孙权和刘备加起来也没有40,因为当时的东吴内部并不统一,刘备仍寄居荆州,还没有坐大,且当时天下还有马超、刘璋、张鲁等势力。 到了汉中之战后,局势发生了逆转,刘备在此战中将曹cao暴捶了一顿,没过多久,关羽又发动了襄樊之战,把曹仁打得不敢出城,水淹七军更是俘虏了魏国数万将士,淹死者更是数以万计。主帅于禁都被活捉了,连曹cao都被吓得差点迁都。 这个阶段的曹魏国力按100计算的话,那么蜀汉约莫有50左右,而东吴最多只有40,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孙权深深感受到了来蜀汉的威胁,才会不惜背盟也要偷袭关羽,把荆州拿到手! 荆州丢失,关羽战死后,刘备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