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30 俯瞰南国,问谁是敌手?!(求月票!) (第2/2页)
洛阳,大魏宫廷。 曹叡正在北宫御花园中,与两位辅政大臣商议国事。 商议的内容自然是孙权称帝之事。 大魏吴王此举,分明是赤果果的挑衅,分明是没把魏国放在眼里。 这不能忍! 曹叡的意思是,立即做出反应,从东至南,三路齐出,二十万大军兵伐东吴。 虽然大魏刚与蜀国在西线打了一年,但那只不过损耗了大魏五分之一不到的资源,曹叡依然拥有对孙权开战的雄厚底气。 登基三年来,魏国在他治下,国力蒸蒸日上,强盛姿态更甚以往,盖过先帝曹丕时期,超越先祖曹cao时代,兵强马壮,民心所向。 更何况,大魏在东南两线就地屯田,蓄养马匹、训练士卒。兵器、士卒、粮草足备。 那为什么不给孙权一点颜色看看呢? 思及此,曹叡瞥了眼陈群与司马懿,沉吟不语,心下左右纠结。 二人对这个提议是持反对态度的。 理由是大魏水师不给力,即使胜了孙权,也不过是夺取几座江北小城,大魏军队无法越过长江天堑,就无法撼动东吴根基。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不伐,且靠发育速度,拖垮拖死所有对手。 凭心而论,两位顾命大臣的提议不无道理。但曹叡心里有一口气,不发出来不行。 孙权此前是大魏吴王,虽然仅仅是名义上的大魏吴王,但那也是有些主从身份的。大魏是主,东吴是从。 现在孙权脱离魏国自立,当了皇帝,如果大魏对这种公然反叛、打脸的行为不做任何回应的话。周围那些属国小弟们会怎么看待大魏? 辽东公孙氏自公孙渊上台后,便是蠢蠢欲动,久欲自立;漠南柯比能想要一统鲜卑部落的野心路人皆知,更别提还有凉州众多当地势力,时不时也来跳反添乱。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事情不太好办啊...... 正纠结不下,一名太监匆匆跑来,奉上自寿春发来的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情: 孙权迁都建业后,在巢湖上构筑了一条东兴大堤。大堤呈偃月状,堤坝上能驻守兵马,南侧能停靠舰船。同时还在大堤两头,各修建了一个军事据点,各留下千人防守。然后孙权就带兵大摇大摆回建业去了。 闻报,曹叡登时愤怒不已,暴脾气一下子就有些压不住了。 这是孙权又一次明显的挑衅行为! 这就相当于两个人本来和平共处,突然一个人跑到另一个人屋子里拉了一堆屎,还要问后者借纸...... 是可忍孰不可忍! 曹叡怒火中烧,猛然扬起手臂,就在即将说出“全军出击”的当口,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主不可因怒兴兵。 于是缓缓放下了手臂。 深吸一口气。 算了算了。 先让那孙权得瑟一会。 大冬天的,实在不宜兴兵。 明年一开春就去捶他! 见状,陈群和司马懿对望一眼,齐声赞道:“陛下圣明!” 曹叡点点头,正待迈步回宫,忽见一只老鹰落在御花园中,停在面前的枯花枝头。 老鹰嘴里叼着一根红绳,红绳上绑着一封信,它落下后吐掉红绳,转身飞天而去。 好奇怪的老鹰。 曹叡眉头一皱,接过侍从奉上的书信,不以为意的拆开看了一眼。 脸色迅速转白,而后血压迅速升高,上到头顶。 从牙缝里狠狠挤出来一个字:“打!” 打tm的! 立即,马上! ……… 十一月初,北国已是冷风飕飕,南国仍是和熙如春。 建云大道中段,工地不远处的小山包上坐落着一顶宽大的帐篷。 帐篷里,马谡捏着柯比能的回信,哈哈大笑。 笑罢,伸出大手对着羌女的小脸一顿摩擦。 开心到飞起。 嘴里还语无伦次说着一些,“哦耶”,“西内”、“好!”、“打得好哇!” 等一些叫人半懂不懂的话。 羌女轻轻揉着自己几乎麻木的脸,睁大好看的眼睛,好奇道:“将军为何发笑?能与小巫说说么?” 马谡神神秘秘的摇了摇手指,把信低递给她:“自己看吧。” 羌女接过书信,凝神望去。 只见信上写道:“听君一席话,立时茅塞顿开,未解之疑尽释,本王由是感激。不知阁下是何方人氏?于何处高就?若阁下尚无存身立业之地,不妨至我鲜卑部落一叙。届时,本王必出迎千里,扫毡以待。” 这,这有什么好笑的? 羌女一头雾水望向马谡。 马谡哈哈一笑,又摸出一封信,递了过来。 羌女定睛一看,见是诸葛亮自成都发来的军情。 “冬十月十五,曹魏兴兵二十万、分兵三路南征,司马懿为西路主帅,统八万人攻江陵。” “权遣三路军北上御敌,其亲率十万主力至合肥、陆逊统五万人守江陵、朱桓领五万人守江夏。” “今战事已起,焦灼难分,以幼常观之,孰可胜?孰可负?” 这,这也没什么好笑的呀? 又不是蜀汉打胜仗。 羌女彻底蒙圈了。 果然,男人和女人的爽点是不相同的......马谡摇摇头,叹道:“大巫师难道不觉得此事值得庆贺一番吗?” “不如今天晚上咱们就把房圆了吧。” 羌女顿时低下头,美滋滋地“嗯”了一声。 声音低若蚊蝇。 同时内心欣喜不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