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7 人终有一死(求月票!) (第1/2页)
热门推荐: 刘隽、孟主、及六大首领都以为,就算不捐粮食,马谡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最多最多,不过是挑几个小首领,小洞主开刀,杀鸡儆猴。 他们是猴。 这里要划重点。 因为刘隽和方才跳出来的七大首领,都是云南郡最大的势力头子。 刘隽自不用说,作为云南郡的蛮族一哥,他手底下足足有三万蛮人和四五千蛮勇;孟主和六大首领分别也都是万人部落的首领,手底下也各有千余蛮勇,实力强劲。 他们八人在云南郡可说是地位尊崇,势力强劲,就连蜀汉委任的云南太守,都得客客气气奉他们为上宾。 正是基于这一点,他们跳了出来。 但马谡却把他们全杀了。 全杀了…… 恐惧,一瞬间在会场所有蛮人心头蔓延。 不是要杀鸡给猴看么,怎么把猴给杀了..... 马谡将众人的神态尽收眼底,微微一笑道:“还有没有人要捐赠粮食?如果没有,我等下再来问。” 说罢,转身回到会场主位,施施然坐下,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摆出一副“不捐粮,会议就永不结束”的架势。 与众人耗了起来。 老实说,其实一开始马谡根本就没打算用这种暴烈的法子,更没打算杀掉刘隽,他甚至都不认识刘隽。 但却听说过刘隽这号人。 说到刘隽,就必须说一说诸葛亮统治南中的手段――以蛮制蛮,靠笼络当地首领,让他们为蜀汉效忠。这种手段就导致蜀汉与南中的关联,仅靠个别人来维持。当这些人年老体衰、威望下滑,或者去世之后,蜀汉与南中的关系链条就断了。一旦关系链条断掉,蜀汉又没有及时拉拢新的首领、豪强,那么南中就会与蜀汉断开连接。 马谡隐约记得这么一件事,原时空里的建兴十一年,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夕,南中地区的越嶲郡发生叛乱。叛军杀死前后两任郡守,一时间震惊天下。蜀汉的官员们吓得不敢去越嶲郡赴任,整个越嶲郡完全处于南人统治之下。诸葛亮急忙迁庲降都督张嶷为越嶲太守,并派张嶷与新任的庲降都督马忠一起,率军前往越嶲郡平定叛乱。在两人多番努力下,总算赶在诸葛亮逝世前,荡平了这场叛乱。 而发动这场叛乱的蛮人首领,正是刘隽。 马谡本以为刘隽是越嶲郡的地头蛇,没想到这货居然是云南郡的土司。 那不杀留着过年? 等他四年后造反? 至于杀掉另外七人,那纯属是正当防卫了。 别人都拿剑来捅他了,他当然要捅回去。 当然,现在只是刺头们的戏份结束了,捐赠粮食的戏份才刚刚开始。 如何发动所有人募捐,马谡也是第一次,没有经验。 只能摸着大腿过河。 马谡看了一眼离自己最近的一排首领、洞主,发现他们正拼命的往人群后躲,于是抬手随便指了一个人。 一个脸格外白,胸大肌格外浮夸的俊秀青年。 “你,你,对就是你,过来。” 等被点名的青年战战兢兢来到跟前,马谡微笑着说: “你叫什么名字?” “啊?啊!啊,小人叫……不不不,小人愿意捐粮,愿意捐赠一千石粮,小人这就叫属下回去搬粮。” 小白脸俊秀青年话说到一半,恍然惊醒,连忙叫过一个亲随吩咐了几句,看着后者跑出会场。 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记得很清楚,刘隽和孟主就是在马谡问过姓名后,二话不说就捅死了。 所以这个名字不能先说。 要捐赠完粮食再说,就安全了。 “很好!请到那边坐下。”马谡起身来到俊秀青年跟前,伸出手指轻轻捅了捅后者的胸大肌,及确定是真肌,不是女扮男装,立时肃然,将其请到座位上,态度和蔼的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俊秀青年受宠若惊,颤声答道:“小,小人叫孟德。” “你部落里有多少人?你知道吗?” “我,我,我部落里有,有,有五千多人。” 五千多人,也就是千余户人家,相当于每户人家拿出了一石粮。 嗯,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不错!”马谡赞许的望着孟德:“你对云南郡各个部落熟悉吗?知道他们每个部落都有多少人吗?” “知,知道一些。” “很好,我封你为会场总督察,监督接下来所有人。你每发现一个人说谎,你的部落就可以减免二百石粮,此减免额度没有上限。” 闻言,孟德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立即挺直胸膛,一胸肌把马谡怼得身形微动,大喜道:“谢,谢大人!” “好了,我现在继续谈捐赠粮食的事。” 马谡重新回到会场中间,开始一一点名。 每点到一个人,就会先询问他的名字,再询问他的部落有多少人,而后再任命为会场第二督察,负责监督剩下的人。 每个因捐赠了粮食而获得生机的人,都劫后余生般长出一口气,而后又对马谡的任命欣喜若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