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章 两个恶人 (第1/2页)
热门推荐: 傅振商痛心道: “莫说这阎都督以锦衣卫掌印之尊,不该包庇阉党。就是知些礼仪羞耻,阮贼女儿又未出嫁,这阎都督又未成婚,住处也没女眷,孤男寡女,这般同住在一处,成何体统?” 钱谦益笑而不语。 他原本想把郑三俊遇刺案的凶手已经抓获的消息对傅振商说一下。 不过随即想这傅振商说不定也和吴昌时有勾结,不要打草惊蛇。 还是先尽快找到阎应元,控制南京城内再说。 傅振商却似乎还不肯放钱谦益走,关切地问道: “我知牧斋匆匆离开南京,必定不是胆怯,想必是去南直隶其他各府查探,不知此行收获如何?” 钱谦益既然不想直接和他说实话,索性就投其所好,笑眯眯道: “多承君雨兄过问,收获不小。愚弟去了昆山县一次,正好碰上乡民严惩这阉党阁老顾秉谦。愚弟还从当地县令那里得知,这顾秉谦果然贼心不死,和各地阉党还有联络。想来这南京城里的大案,他也出谋划策。愚弟回京,正是以此为线索,再穷追猛搜一番,把阉党余孽一网打尽。” 傅振商听了,眼珠子转了一圈,却有些半信半疑,皱眉道: “当真如此?那顾秉谦已过八旬,莫非还有这等力气做这些勾当?” 钱谦益笑道: “莫非君雨兄不信愚弟?至于有没有力气,君雨兄莫忘了本朝世庙时那大jianian严嵩,作恶之时也年过八旬了。” 傅振商似乎还有些狐疑。 钱谦益却不愿再和他多纠缠了,乘着傅振商还没问出口来,抱拳拱手,向众人告辞。 带着一行人径去南京锦衣卫衙门。 到了衙门通报之后。 阎应元出来迎接。 钱谦益在京城时就见过阎应元,他知道这阎应元可算是新帝最重要的亲信了,而且能力也确实出众。 一通行礼客套之后。 问道: “陛下派阎都督来南京,莫非是预先知道南京发生大案?非阎都督亲自出马,无法镇住局面?” 阎应元摇头道: “陛下又不会未卜先知,也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南京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怎能这么快就知道?” 钱谦益道: “那看来陛下还是对谦益不太放心,才派阎都督来。” 阎应元摇头: “牧斋公多虑了,其实陛下是想起南京有两个恶人,想要拿下治罪,怕王佥事的职位不够,所以才派应元来。不过到了南京,赶上这么多大事,倒也是凑巧” 阎应元这个回答倒是让钱谦益有些意外。 他哦了一声道: “两个恶人?却不知道是哪两个?” 阎应元道: “一个是现为南京右都督府佥事、提督大教场的陈洪范。” 钱谦益听到这名字,大为诧异。 他知道这陈洪范是辽东武举出身,在战场上表现平平,还曾经被撤职过,后来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又调到南方,谋的了右都督府佥事,提督大教场这等安闲差事。 这人要说作为武将,能力平庸,被撤职,也说得过去。 要说是让皇上能耿耿于怀,必欲除之恶人,就未免有点夸张了。 不过他先不发表意见,又接着问道: “第二个恶人呢?” 阎应元道: “是左光先,他大约还是个举人吧。” 这钱谦益更吃惊,表情也无法如希望的那样继续不动声色。 眉毛扬起,难以置信地问道: “左光先?就是左忠毅的兄弟左光先?” 阎应元点点头,用非常确定的语气说道:“就是他” 钱谦益愕然,要说陈洪范是什么应该除掉的恶人,虽然夸张,但也还勉强可以沾边。 但这左光先算成恶人就有些奇怪了。 他哥哥左光斗是大名鼎鼎的东林烈士,天下闻名。 左光先,因为他的哥哥名声,在士林中有一定影响力,但活动能力也谈不上多强。 陛下为什么要把左光先都郑而重之当成必欲除之的恶人? 阎应元似乎看出钱谦益心中的疑惑,笑了一下,说道: “陛下说,这陈洪范是辽东武将,在辽东未见有何战功,却一路高升,到南京这等乐地当了都督府佥事。此等不思为国杀敌,只图钻营谋利之人。若有机会,必定投虏做汉jianian,莫看眼前为恶不大,放任,则祸害不小。” 钱谦益沉吟道: “只这理由,就随意撤职查办,只怕也不能让人心服。” 阎应元道: “若是过去,要办陈洪范自然不能这么简单。不过眼下是战时,这些理由也够了,不过陛下还是让我先拿下他,好好查一查,这种人若没有贪渎之事才怪,到时公布出来,也是罪有应得,不怕众人不心服。顺带也能整肃南京京营武备的风气。” 钱谦益点点头,心想这倒是能说得通。 随即又问:“那这左光先又是为何?他不过一个举人而已,又何劳陛下挂怀?即便要整治,又何须劳动都督?” 阎应元道: “莫看左光先只是举人,他是左光斗弟弟。如今一些士子仗着东林烈士家属身份,到处串联勾结,煽风点火,一呼百应,甚至滥行私意,败坏国事。这等风气不可助长。惩一儆百,以儆效尤,也不可不做。” 钱谦益沉默不语。 如果陛下是这个考虑,那当然也不能说全无道理,甚至有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意思。 只是这左光先目下来看,并不算风头最劲的。 要抓典型,就是那个跟着吴昌时到处发表激进言论的少年人黄宗羲,都更符合一些。 为什么偏偏把左光先拎出来? 钱谦益觉得这其中必有内情。 至于这内情究竟是什么,他却也一时猜不透。 其实朱由检之所以心血来潮,在钱谦益走后没两天,忽然想到南京还有个人,不拿下整治一下,心中恶气难平。 还真是因为他有点未卜先知。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陈洪范确实一个让人提之切齿的jianian恶败类。 崇祯十年时,陈洪范当登莱总兵,去支援沈世魁的皮岛。 为自己安全,只是隔岛观望,毫无救援的实际行动也就罢了。 还给朝廷上疏,污蔑和建虏朝鲜联军浴血苦战两个多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皮岛将士。 说皮岛沦陷,都是沈世魁领导的东江无能,一触即溃,他也根本来来不及救援云云。 还说沈世魁是逃跑了,只不过逃跑途中才被打死的。 这和建虏自己记载的战况,朝鲜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