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7章 和毛文龙商定军队编制和军职等级 (第2/2页)
一个把总有可能辖三个百总,也有可能辖四个百总。 而千总以上的将官就更混乱了。 只有和原先中央五军都督府,地方都指挥使司、卫所相配套的武官体系是有品级的。 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卫指挥使正三品,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等等,一直到千户是正五品,百户是正六品。 至于中后期总兵制下的将领名称参将、游击、守备则无品级、无定员。 总兵制下军官职衔有时又会混用都司-卫所制的官衔名称。 比如都司原先是地方上都指挥使司长官的官名,品级相当高。 但在明代中后期,军队里的都司却是代表高于守备,低于游击将军的一个武官职位。 报出一个军官名称:把总、都司、游击等,往往并不能确定这个军官究竟带多少兵。 大体只能确定的是,在总兵制下,军官从低到高的头衔是: 百总、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但这些军衔并没有正式的官位品级,而卫所制下的百户、千户则是有品级的武官。 总之,在明代中后期,军队编制,军衔等级就是一团乱麻。 这种情况在东江自然更严重。 东江军队原本就不正规。 毛文龙为激励建虏那边汉人归正投顺过来,在虏地散了许多空白札书,只要带着一定人数投顺归明,就授以军官职衔。 但由于东江物资器械短缺,大部分军兵,就是民。 许多虽然人有把总、守备、都司称号,实际不过一个空衔。 手下是一堆可能比乞丐都不如的难民。 朱由检和毛文龙商量,从今以后,军职等级应该标准化, 每种军职所率领的人数多少,应该明确下来。 初步商议的结果是。大致在戚继光《练兵实纪》里的设计基础上结合现有将官名称来调整,采用三进制。 军官从低到高分别是: 队总、旗总、百总、把总、千总、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队总选兵十一名,连他自己在内十二人。 旗总管理三队为一旗,一共三十六人,连他自己在内三十七人。 ** 百总负责三旗为一局。 三旗共一百十一人。 另外设副百总一名,军牢两名,旗丁一名,局级军宣使一名 连百总在内共一百十七人。 ** 把总管辖三个百总,三局为一司。 三局人数共为三百五十一人,外加司级军宣使一名,文书一名,军牢四名,军伴四名 连把总在内总共三百六十二人。 ** 千总管辖三个把总,三司为一部。 三司人数共为1086人。 外加部级军宣使一名,文书一名,军牢六名,军伴四名 连千总在内,总共1098人。 ** 都司管辖三个千总,三部为一营。 三部人数共为3294人。 外加副都司一名、营级军宣使一名。 拨夜一百名,精锐死士家丁一百人、军牢二十四人。 文书三名,算手三名,伴当八人,厨役二人,军伴十八名,养马三名,薪水三名。 旗牌六名、号铳手三名、门旗三名,金鼓旗二名、执五方旗五名,执号带五名,角旗四名,认旗二名,巡视旗八名,吹鼓手十六名,火药匠四名,铁锃匠四名,弓箭匠二名,医士一名,医兽一名。 连都司在内,总共3626人。 ** 再继续往上。 游击将军管辖三个都司,外加其他杂项人员大概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参将统辖三个游击将军,外加杂项人员,大概在四万左右。 总兵统辖三个参将,外加其他家丁亲兵、拨夜兵、后备兵、工匠兵等等,总人数在十五万左右。 守备一般不作为前线参战将领,可作为民兵训练和地方驻守之用。 副将是副总兵,作为总兵助手,总兵不在场时,可作为最高将领统领其他将官。 ** 讨论完后,朱由检觉得这个编制如果和后世对应的话。 队总相当于班长,旗总相当于排长,百总相当于连长,把总相当于营长,千总相当于团长,都司相当于旅长,游击将军相当于师长,参将相当于军长,总兵相当于司令。 朱由检特别建议毛文龙设立的各级军宣使,是选择士兵中有文化,有口才,心志坚定者,加以集中培训。平时负责体察军心,宣讲军纪策略,鼓舞士气,凝聚军心之用。 军宣使待遇和各级将官副职等同。 表现出色可以不断升迁,都司一级的军宣使,可以赐生员出身,游击一级军宣使,赐同举人出身,参将一级军宣使赐同进士出身。 军宣使退役后可以按照对应级别转为正式文官。 另外朱由检决定将官级别对应上相应品级、 队总为正九品,旗总为正八品,百总为正七品,千总为正六品,都司为正五品,游击为正四品,参将为正三品,总兵为正二品,总兵加都督衔为正一品。 百总可授勋忠显校尉,千总可授勋昭信校尉,都司可授勋飞虎尉,游击可授勋明威将军,参将可授勋昭永将军,总兵可授勋上护将军。 和毛文龙商定好军队编制,军衔等级之后。 第二天朱由检带人巡视岛上,见船队运载的粮食、军器、制造弓箭、火器的零件原材料都已被卸运下来。 岛上正在热火朝天的清点和分配物资。 岛上军民工匠也已经在利用运来的材料制造、修补军器。 另外侍从营锦衣卫参与审讯徐敷奏、李鑛等六人,也传来消息。 那徐敷奏是个软骨头,稍一逼迫,就什么事情都招了。 庙岛上直接参与行刺的确实就是李鑛、高万重、郑继魁、郑继武、高应诏等五人。当时徐敷奏是在船上接应的那人。 至于向他们通报讯息的却是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 余大成素来和袁崇焕交好,甚至说成是袁崇焕的死党也不为过。 他当然也并非直接知道皇帝去登州,但是在朝堂上听讲皇帝说要去各处微服寻访。 便和当时还在京城的徐敷奏说起此事。chapter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