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一章 千谋万算,终难抵一刀断吼 (第1/3页)
,这个三国很核理 没有了林朝的存在,世家所面临的的一切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但暗杀这种手段,终究不会作为世家的首选,哪怕王凌极力要求,并且在看似成功率很大的情况也是如此。 政治斗争,自然该有政治斗争的样子。 一旦越了线,只会导致斗争双方底线越来越低,直至演变为硬实力的碰撞。 王允很清楚,他们这些世家手中并无兵权,哪怕集结全部的家仆部曲,也不可能是城外数万大军的对手。 但林朝此次给出的难题又近乎无解,使得他心中居然有些赞同王凌的方法。 万一呢? 只要找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林子初诛杀。等他一死,哪怕后面再起动荡,自己也能从容应对。 思虑再三后,王允决定先按照司马朗的方法试一试。 倘若林朝丝毫不肯退让,非要将自己等一众世家逼上绝路,那就只能痛下狠手了。 心中已有定计,王允遂吩咐司马朗先想出一个章程,然后等几日再递送内府,用以试探林朝的底线。 毕竟王允今日刚把皮球踢出去,总不能立刻又出尔反尔,事情总要不急不缓才好。 …… 世家在等合适的时机,林朝又何尝不是在等。 只是双方的时机,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雪又下了几日,天气愈发寒冷起来,街道上难得见到一两个行人,却都行色匆匆,不肯在这肃杀的冬日街道停留片刻。 直到冬月末时,林朝一直在等待的契机终于到了! 郯县城外。 漫天的风雪将天空都映照成了灰蒙蒙一片,一时间天地洁白。 可在这漫天苍白之中,却有一股黑压压的洪流肆意穿行而过,并快速向郯县接近,直至抵达城墙之下。 走进之后,城楼上的士卒才发现,这一股黑压压的洪流不是别的东西,正是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 前些日子辛毗信中所言涌向郯县的难民,此刻终于到了。 林朝所谓的利刃,也终于到了! 张a奉了林朝的命令,这几天大部分时间都亲自在城楼上蹲守,此刻见流民来到,当即转身往林府飞奔而去。 等他沾着一身风雪冲进书房时,林朝正在观看一封密信。 张a见状,也不敢打扰,只是转身关上房门。 “呵呵……这群人狗急跳墙,居然想暗杀某,也不只是几粒花生米把他门醉成这样!” 说完之后,林朝忽然反应过来,这个时代好像没有花生…… 林朝手中的密信,自然是金牌卧底羊m送过来的。 只是当他看到王凌扬言要杀自己时, 并没有多少愤怒,反而乐不可支。 放下密信,林朝这才向张a问道:“俊v,你有何事?” 张a赶紧躬身抱拳道:“监军,城外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此刻已经抵达城门外,并且正在叫门!” 闻言,林朝当即神色一变,下一刻却勐然站了起来。 筹谋已久,如今终于等来了这柄利刃。 “好,准备收网!” …… 政务堂中。 自林朝上次提出了开设学宫之后,这几日的政务堂倒是相安无事。 今日,恰好是司马朗准备将自己的对策呈上内府之日。 在得到王允的首肯下,依照各退一步的原则,司马朗决定放开新纸供应,但仅提供一千学子用度的新纸。 相比两万来说,这一下直接削减了二十倍,他料定林朝肯定不会同意,所以便留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学宫自然就能安插他们世家的人手。 依照司马朗的估计,最终学宫第一期招收学子的规模,应该在两三千人左右。而掌管学宫的官员,他们世家最少也占三分之一。 《仙木奇缘》 他的计划很完美,可惜第一步就出了问题。 正当司马朗站起来,准备向荀或开出自己的价码时,却见政务堂外的风雪中,快速走来了三个人。 风雪很大,甚至遮住了视线,等到这三人走进政务堂中,众人才看清了来人的样貌。 正是赵云、荀攸、林夕三位军机府的大老联袂而至。 见此,众人顿时有些疑惑。 军机府从不干政,为何今日却跑了过来? 还没等发问,只见赵云走到了荀或面前,开口道:“荀长史,方才某接到城外军营探报,此刻城头聚集了数万流民,叫喊着要入城,还请长史前去一观。” “什么,数万流民!” 荀或失声叫道,当场被震惊得站了起来。 赵云点了点头:“不错,人数足有数万之多。” 军机府无权处理政事,赵云又一贯仁义爱民,所以刚收到消息,便带着今日一同当值的荀攸和林夕急匆匆赶了过来。 一片哗然声中,荀或看了看门外越来越大的风雪,心已经沉到了谷底。 如此大的风雪,那些百姓若是在城外待上一段时间,必然尽数被冻死。 那可是数万条性命啊! 此事容不得片刻耽搁。 想着,荀或一挥袖,对政务堂众人大声道:“诸位,且都暂且放下手中政务!” 荀或如此郑重的模样,众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再加上他身为内府令,有掌控内府之权,当即所有人全都专注听候调令。 “元皓,着你立刻前往府库调集粮草,在城外架锅煮饭!越快越好!” 如此寒冷的天气,腹中再没点暖食,人可撑不了多久,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前来的流民吃一顿饱饭。 田丰虽然吝啬,但也分得清轻重,当即站起来拱手道:“遵命!” 荀或又扭头看向了赵云:“子龙将军,还请军机府写个调令,调集城外大军前往城头维持秩序。” 眼下绝对不能乱,只有维持好秩序,才能赈济流民。 若调去的粮食遭到哄抢,又是一件麻烦事。 赵云闻言后,当即点了点头,却又开口问道:“荀长史,调集多少兵马?” “城外如今驻扎着多少兵马?” “三万大军。” 荀或一咬牙道:“那就全部调过来,若人数少了,不足以稳定局面。” “好!” 赵云也不客气,当场拿过荀或的纸笔写了一封调令,随即又和荀或、林夕两人各自署名,使调令生效后,便派林夕前往城外调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