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太史慈的疑惑 (第1/2页)
酸枣。 刘备大营中。 今日,林朝将刘备麾下文武全都召集了过来,商议进兵讨董的战术规划。 前两日袁绍入营后,并没有表现出要抢夺盟主之位的意图,因此袁术非常满意,认为这都是林朝的功劳。 当然,袁绍趁机提出宽恕王匡的请求,袁术也一并同意了。 之所以控制王匡,就是为了震慑袁绍和他的一帮小弟,此刻袁绍已经屈服,自然也没必要使联军内部再生嫌隙。 袁术甚至走下高台,亲自为王匡松绑,以宽慰其心。 与此同时,刘备顺势提出起兵攻入雒阳,袁术也直接同意。 原本历史上,关东诸侯之所以停滞不前,就是因为盟主袁绍压根不想跟董卓开战,其他人也乐得摸鱼。 眼下袁术当了盟主,自然不会这么干耗着。 在原本历史上,若没有袁术的粮草支持,孙坚又哪能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攻破洛阳。从这点来说,无论袁术是否忠心汉室,至少在讨董这方面,他淮南骷髅王可不含糊。 袁术下令,三日后起兵,进军讨董。而此战的最终目标,就是攻破洛阳,诛杀董卓。 同时他想起林朝的功劳与能力,顺便任命林朝为盟军军师,让他制定一个进军方略出来。 对此,林朝表示行军打仗这种大事,我哪懂啊! 我林子初只会招揽人才而已…… 关于这点,刚刚当上林朝护卫的太史慈可以作证。 奈何袁术不信,非要林朝担任军师。 无奈,林朝只好拱手领命,勉为其难的接过了这个千钧重担。 所以,才有了眼下这场会议。 而刘备之所以营中,也是因为袁术此时心情大好,正拉着刘备、孙坚、马腾、张燕等人一起开怀畅饮。 这种行为,学名叫做吃席…… 太史慈最近也很郁闷。 此次会盟,他从北海率两千兵马前来助阵。 两千兵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比起人多势众的刘备军团,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但自己好歹是北海太守孔融的代表,就算归顺你刘玄德麾下,听你调遣,最起码也得给个军司马当当吧。 可是……太史慈只当上了徐州长史,监军林子初的护卫。 你们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对此,太史慈虽然不至于生出怨恨,但也免不了有些郁闷和不满。 刘玄德枉有仁义之名,实无容人之量,识人之明,终非明主。 也罢,此番讨董过后,某也算完成了孔太守之托,到时候解甲归田,专心孝顺老母就是了。 然后,作为贴身护卫的他,被林朝指派了一项任务,召集各营将领前来议事。 也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任务,让太史慈彻底改变了心意。 接到命令之后,太史慈带着三五个士卒来到酸枣城外的大营之中。徐州集团的兵马,除了盟军大帐里有关羽率领的一万兵马外,剩下的全都驻扎在此。 太史慈望着眼前巨大的营盘,望着里面正在cao练的士卒,望着往来巡视的将士,不由得叹了口气。 不知何年何月,某才能有统率一军的机会! 对于建功立业这种事,太史慈心中比任何人都要渴望。 营寨门前,太史慈被守营士兵拦了下来,问他要印信以证明身份。 太史慈从怀中掏出一方印绶,正是林朝的私人印信,也是唯一能在军中任何地方畅行无阻的监军印绶。 守营士兵接过印绶观看了一番,下一刻却猛然跪倒在地,双手将印绶举过头顶奉还,口中大呼道:“拜见将军!” 同时,旁边的守营士兵赶紧转身向营中跑去,看样子是去禀报消息去了。 见士卒对自己奉若神明一般,太史慈不由得微微一愣,心中明白这是林朝这枚印绶的威力。 林监军区区一介读书人,不曾想在军中威望居然如此之高! 太史慈接过印绶,随即打马入营。 走了没多久,就见到徐晃带着朱灵已经出了军营,正向自己走来。 对于徐晃其人,太史慈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刘备麾下校尉。最出名的战绩,便是在泰山郡以千破万,大败且阵斩泰山贼首昌豨。 又有传闻说此人不善言辞,却治军甚严。 讨董之前,刘备将徐晃从校事府中调任了出来,让他独领一军,朱灵为副将,共同征战雒阳。 隔着老远,徐晃便抱拳大声道:“久闻太史将军大名,今日有幸相会!” 啥? 我很出名吗! 徐晃身为军中宿将,却对自己如此客气,太史慈有些受宠若惊,也不敢怠慢,赶紧下马回礼道: “见过徐将军!将军唤某子义就好。” 徐晃大步走了过来,脸上挂着笑容,说道:“那某也不客气了,你我表字相称,如何?” 关于林朝的护卫,徐晃自然知道意味着什么,只是有些酸。 毕竟就算是自己,当初也被张辽抢了先,才没能当上林朝的护卫, 他徐公明作为军中第一老实人,却并不傻,对于这个未来的一军主将,自然存了结好之意。 只是太史慈却不明就里,还以为徐晃是在客套,当即连称不敢。但徐晃执意如此,他也不好推拒,只得顺着徐晃的意思,双方以表字相称。 “子义,监军令你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两人入营之后,徐晃开口问道。 “此事某也不知,监军只说让诸将共去玄德公大帐中集结,共商大事。” 闻言,徐晃眼中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