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郭嘉的作用,就是用来签字画押 (第2/2页)
愿率麾下数万大军,尊将军为盟主!” 此言听在袁术耳中,无异于平地一声惊雷! “刘徐州果真有此言?” 袁术之所以犹豫,就是担心不能压服刘备,最后白白为他人做嫁衣。如今刘备许下了承诺,愿尊奉他袁术为盟主,他如何能不动心。 贾诩笑了,一指旁边的郭嘉,说道:“将军可知,此乃何人?” 闻言,袁术看了看郭嘉。 见他不过是个二十岁出头,且略显轻浮,便摇头一笑,不置可否。 “好叫将军知晓,此人名叫郭奉孝,乃我徐州治中从事。别看此人年纪轻轻,却深得我主信重,每逢战事,我主皆问计于他。 某人微言轻,自然不足以取信将军,但将军若愿意立即起兵,郭奉孝可替我主与将军签字画押,做个凭据! 倘若将来我主食言,不愿推举将军为盟主,将军尽可将此凭据昭示天下。如此,将军以为如何?” 郭嘉:…… 贾文和这狗东西! 带我过来,就是为了让我干这事? 真是比林子初还要可恶! 你自己咋不去画押! 见贾诩言之凿凿,袁术信了。 毕竟这种大事,也不可能开玩笑。诓骗自己,对他刘备也没什么好处。 一念及此,袁术便开口道:“刘徐州如此盛情相邀,某也不能不识好歹。也罢,某这便命麾下准备起兵之事。最多一月,某便能与刘徐州在雒阳城外相会!文和若不信,可留此旁观!” 既然你刘备拿出了诚意,那我袁术也不是碌碌小人。索性现在就可以给你一个确切的时间,并且邀请你贾文和留下来作为监视。 “将军高义,某佩服!” 贾诩拱手,笑着称赞道。 …… 几乎是在同时,兖州刘岱,渤海袁绍,幽州刘虞与公孙瓒,荆州刘表,甚至是当初被林朝坑得欲仙欲死的黑山张燕,都接见了刘备的使者,也都听到了差不多的言论。 区别在于,袁术实力强大,又是刘备的盟友,贾诩才会许诺推举他为盟主。 而兖州刘岱,则是以大义说之,并且答应帮助他统合整个兖州。 其他几人的侧重点,也都有所不同。 然万变不离其宗,究其核心,还是一个利字! 于是,关东诸侯在贾诩的一番鼓动之下,都开始了整军备战,不日将兵发洛阳。 联军讨董,正式拉开帷幕! …… 林朝在徐州杀了一波人,借了一些粮后,便与田丰和崔琰商议了一番留守事宜。 本来讨董之战,林朝打算蹭些好处,划水一波。 可谁知刘备太过刚烈,直言要誓杀董贼。 从那一刻起,林朝便明白,此战徐州怕是要冲在反董第一线了。 整个刘备集团的精兵强将,也会倾巢出动! 如此以来,后方难免空虚,留守之人,就成了重中之重。 虽然震慑了一波徐州世家,但林朝还是有些不放心。 最后经三人商议决定,把荀彧从泰山调回来坐镇后方,同时也将整个诸葛氏带回来,再由崔琰,简雍,糜竺等人辅佐荀彧,一同留守徐州。 至于武将方面,能有资格坐镇一方的,也就那么寥寥数人。 关羽乃军中主将,肯定要率军出征。 张飞上次打泰山时没有被派上战场,早就怨气冲天,此次若还是让他留守后方,怕是会掀桌。 再者,张飞守徐州…… 这太凶险了! 林朝可不想历史重演。 赵云留守,倒是个好主意。 只是之前大半年,赵云就一直在中山迁徙百姓,此时再让他坐镇后方。那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可就真要成为文官了。 而军中除了这三人之外,唯一够资格独领一军的,就只剩下张辽了。 思来想去,林朝最终决定由张辽为主,高顺为副,统领八千大军,一同镇守徐州。 毕竟现在董卓麾下,还有出身并州的边军。面对昔日袍泽,张辽高顺肯定也不愿兵戎相见。 此外,林朝也把出身兖州和徐州本地的吕虔、徐盛留了下来,统领三千人,作为平衡张辽、高顺的另一股力量。 至此,后方的布置,也基本告一段落。 …… 奉高治所。 林朝回到泰山之后,便请了一个人过来。 此人,正是沮授。 除此之外,还有出身凤鸣卫的貂蝉,玉蝉两姐妹。 治所中,林朝将自己的计划对沮授讲了一遍,便不再言语,捧着一杯茶,等待沮授慢慢消化着内容。 听了林朝的计划,沮授思虑半晌,脸上才露出一抹笑容。 “林子初,你将计划提前告知于某,就如此确定某会答应你?” 虽然败在林朝手上一次,但沮授仍是天下一等一的人才,有些傲气也属正常。 林朝笑了,笑得很自信:“这是自然,某开口之前,就已料定公与必然不会拒绝。” “这是为何?” 沮授不解地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