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形态 (第1/2页)
荀攸接下来的一番话,和林朝想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 若是开出‘董卓军可自取于贼’的条件,那并州的百姓,恐怕不反也得跟着反了。 到时候叛乱可能会扩大数倍,最终就算能被平定,朝廷也会元气大伤。 这番话有理有据,而木讷青年荀攸的态度,也是不卑不亢,就事论事而已。 但这却引来了袁绍的不满。 “荀公达,大将军是为天下事,区区百姓,何足道哉,你莫要危言耸听。”袁绍冷笑道,“若是不让董仲颖自取于贼,他必然不肯出兵,叛乱如何平息?难道你就不怕那些阉宦借机攻讦大将军?” 何进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那些升斗小民的死活,他并不是很在意,哪怕他也曾是其中一员。 他官拜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与京师的安全。 若是坐看休屠部以及白波贼继续做大,哪一天攻到京城也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候,他这大将军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当到头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至于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 荀攸外表木讷,但内里聪慧,又何尝看不出何进的想法。 当下心中叹息一声,知道何进非自己期望的明主。 也罢,某今日就献上一策,也算报答大将军的征辟之恩,之后便辞官还乡吧。 荀攸拱手道:“大将军,某有一计,既能剿灭贼寇,又能打击阉宦。” 此言一出,何进顿时来了精神。 尤其是第二个条件,深深打动了他。 “公达有何妙计,尽可说来。” 何进满脸渴望之色,开口问道。 最后排的林朝,也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荀攸。 他也想知道,这个未来曹cao手下的第一谋主,能给出什么样的计策。 面对何进的询问,荀攸微微一笑,原本脸上的木讷之色全然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双明亮无比的眼睛,好像要看透这世间万物一般。 在这一刻,荀攸整个人的气质都不同了,好似换了一个人…… 不,或许这才是他的真实面目! “其一,使一长于经学之人上奏陛下,言各地叛乱四起,乃天象预警,有灾异降世。奏请陛下罢三公,驱逐常侍,如此可平民愤。” 此言一出,众人一片哗然。 这荀公达一张嘴,居然玩这么大! “公达莫要开玩笑,此事非同小可,岂能轻易言之。” 何进也被吓了一跳,赶紧开口说道。 罢三公没什么问题,毕竟从天子开西邸卖官以来,罢免的三公可以说是不尽其数。任期最长的一位,也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就被罢免。 在刘宏看来,这三公与其说是官位,倒不是说是生财的法宝,还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那种。 当然,也很有市场。 那些资历威望都不够的官员,只要家中有钱,照样能享受一下位极人臣的感觉。 比如,曹cao的父亲曹嵩的太尉之位,就是斥巨资向宦官买来的。 而且三公一向是最好用的背锅侠,刘宏罢免起来得心应手,朝野也不会有丝毫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还得从汉武帝说起。 汉初民生凋敝,皇帝便用道家黄老之学来治理天下。 历文,景两朝后,国力渐渐强盛。等到刘彻继位的时候,手里是有钱了,但匈奴人还是自以为是,时不时过来打秋风。 汉武大帝那是什么性子,果断不能惯着匈奴。于是把手中的钱都变成了士兵,战马,装备,弩箭,把匈奴人摁在地上狠狠地摩擦了一番。 嗯,从此大汉农业有限公司,强行并购了草原匈奴畜牧实业。 但是在准备打匈奴人之前,武帝发现了一个问题。黄老治国虽好,但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生活太安逸,导致大家都躺平了。 以这种政治形态,招来的兵也不会有多大战斗力。 这可不行,我刘彻是要把对匈奴进进出出的男人,麾下都这么软怎么能成事呢! 于是武帝找到了董仲舒,给大汉实行了一次精神上的变法。 董仲舒这人也是厉害,身为儒家学子,他翻遍了典籍,最终整理出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