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收尾 (第1/2页)
对于流匪一事,赵知来一直存在疑问,而薛秀才曾被其裹挟,应该知晓一二。 “秀才,你可知道流匪来自何处,盘踞在哪,何时聚集起四百多号人?” “老爷,匪首从未提过此事,学生猜测,或许就是近日入伙。” “哦,何出此言?” “黄巡司说鞑子入关之前,总兵董大人驻守保定,其兵力……” 听到薛秀才介绍兵力情况,黄晃进一步讲述相关部署。 保定总兵辖区是真保镇,自长城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故关,编有分守参将四人,游击、守备、把总等数量不一。 其统领旗军、乡兵、民壮等,一共两万三千余人。 清军入关劫掠之前,保定总兵一直驻防周边地区,算得上严防死守。 另外,保定巡抚辖区涵盖六府四关,并监管河道,区域内早已水泄不通。况且,京畿地区都是互为犄角,各地更是重兵云集。 薛秀才补充说,此前不可能出现大股流匪,只能近日入伙。 赵知来认同此种说法。 搜寻记忆,没有找到周边叛乱的史料,猜测原因,要不是流匪没形成气候,作鸟兽散,要不是规模不值一提,官军一来,顷刻覆灭。 而现在,因为赵知来抓了匪首,就将流匪都吸引过来。 四百多人奔袭或许是源于蝴蝶效应,但赵知来还是想弄清流匪形成原因。 “秀才,你说流匪是近日聚集,那是如何聚集呢?” 薛秀才思考片刻。 “老爷,据学生推测,因鞑子兴兵而起,循其路径,打家劫舍而来。” 清军第三次入关劫掠绕了京城一圈,经延庆入居庸关,取昌平,又一路攻破房山、涿州和定兴等。 薛秀才是在安州被动入伙。 所以,他猜测流匪应该是循着清军脚步而来,进入被攻陷的城池打劫,后来就慢慢聚集起规模。 至于安州流匪不多,可能是没抢尽兴之前不想节外生枝,不想惹来官军,也可能是流匪已经分散在周边劫掠。 而匪首运气不太好,碰倒赵知来这个异数,导致身陷囹圄。 又或者,蝴蝶扇动了两下翅膀,历史回到了原来的进程。 “秀才,可否存在其余流匪,数量几何,而流匪又能藏于何处?” “老爷,学生料定数量已是不多,如若要藏……” 薛秀才说,匪首没有透漏过老巢情况,他推断,如果附近藏着流匪,那就在白洋淀那块水域。 其实,流匪数量不足为虑,只要官府察觉,发兵围剿,流匪根本不是对手。 毕竟是京师门户,容不得流匪撒野。 如果想要剿匪之功,他建议发兵,抢先一步进行弹压。 赵知来觉得主意不错,可以实行,还能练练家丁部队。 于是,赵知来三人退出那间屋子,故意引诱部分流匪至此,让其救走匪首,然后派人跟踪。 随着匪首逃离,战事进入尾声。 王双带着铠甲战士,将负隅顽抗的流匪一一清剿,衙门总算平定下来。 随后,黄晃重新布置安州防守兵力,接着带领队伍追击匪首。 先前派出的士兵已在沿途留着记号,黄晃一行人循着它一路往东南而去。 不久之后,就抵达安州周边一处渡口。 渡口前面是一座村庄,先行而来的士兵等候多时,正匍匐在村庄外面,而匪首已经进了村庄,应该想从水路逃走。 不过,渡口的情况一目了然,那里没有任何人影。 村庄里面也是家家关门闭户,侦查不到什么情况,黄晃暂时没有轻举妄动。 黄晃思考一番,流匪攻打安州,想必是倾巢而出,现在,数量应该不多,或许仅剩些老弱病残。 于是决定开始行动。 黄晃打算派人从外围包抄,控制渡口就能堵死水路。 至于陆路,他根本不担心,因为匪首已经受伤,继续逃下去,只能束手被擒。 黄晃现在不想放跑任何一个流匪。 只是事到临头,又有些迟疑,前方情况不明,若是分兵包围,万一碰倒陷阱,冒出不少流匪…… 就在黄晃思考是否要分兵包围,村子里面传来一阵凄惨的嚎叫。 黄晃随即当机立断,命令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