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20岁的那一年 (第2/2页)
,陈青越来越习惯每日复盘。 想要抓住生活当中的细节,从中尽可能的把握那些未来的发展趋势。 接下来的这几年,可是关键。 在陈青的印象里,自己前世在98年的时候就因为不求上进,最终在中考当中失利。 为此蹉跎了大半年。 直到99年的年初,才被陈建国想尽办法托了关系,送进一个职业中专去继续学习。 即使在职业中专里,他的表现依旧平平无奇,成绩算不上优秀,其他方面表现的也很是普通,混了三年以后就正式步入了社会。 至于大学当然是考不上的,拿着一个简单的中专文凭勉强谋生,在社会里挣扎好些年。 而在此期间,陈家的情况也每况愈下。 先是陈建国积劳成疾,在零几年的时候离世。 紧接着,沈静也走了。 两人离世的时间只差了半年,极为突然。 陈青极为清楚的记得,这一切都发生在自己20岁的那一年。 按照古时候的说法,男子20岁及冠。 但自己却在那一年里,失去了生命当中至关重要的两个人。 也正是因为他们两人的先后离世。 让陈青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惊醒,最终从那种歇斯底里的生活状态里走了出来。 前世的陈青,在20岁之前是相当不成器的。 但当他到了20岁以后,但也做出了颇为彻底的改变。 虽然在学历等等方面都有劣势。 但回过神来的陈青还是极为主动的开始了学艺谋生的路。 最后他经历一些选拔,进了一个烧烤企业。 跟随一个同样精通烧烤的老师傅,学艺三年,然后出师。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陈锡英几乎扎根在了那个企业。 实际上前世的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到最后,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烧烤龙头。 陈青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毕竟他的手艺就算纵观全国也是最顶尖的。 作为行业里颇负盛的烧烤大师,从他手下毕业的学徒不知凡几。 也正是通过这一批又一批的烧烤师傅。 那个烧烤企业才能迅速扩大,最终抢先占领市场,成为真正的商业巨头。 不过很可惜的是,那时的陈青虽然在企业里名望颇高。 但实际的身份与待遇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固然教出了许多的徒弟,但在真正的企业高层眼中,无非就是个吃技术饭的高级工人。 企业里真正的老大。 还得是那些拥有股份以及掌握权利的高层和老板们。 实际上,陈青在企业里混迹多年以后,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虽然烧烤技艺精湛,在专业领域非常优秀。 可是在企业里面混饭吃,要的可不仅仅是手头上的功夫。 有人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这句话固然不是全对,但大体上还是没错的。 尤其是真实的社会竞争当中。 因为事故人情上的某些缺漏,导致陈青在企业里资历虽高,却始终不能跨入真正的核心圈子。 那时的他,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也开始奋进。 三十岁的年纪,重新拿回了书本,坐回课桌面前。 废寝忘食的学习那些企业管理的知识。 很可惜的是,前世的陈青费尽心思,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所谓的首席大师。 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与理论,自身的实践经验也无比丰富。 但是当企业真正需要用人的时候。 还是自发的倾向于那些拥有大学学历的高材生。 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专文凭,在竞争管理类的岗位面前并没有什么优势。 而且,那时候的陈青也明显缺乏人脉上的支撑。 最终辛苦了几年,却依然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改变。 当时光倒流,陈青重回青春,这一世他显然不会再重蹈那时覆辙。 “算算时间,那边的扩张也要开始起步了吧?” 陈青前世工作的那家烧烤企业,其总部并不在这里,而在另一个大城市。 那个烧烤企业发展的时间很早,在九几年的时候就开出好几家分店。 后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迅速扩张,才把店面开到了这边。 但店面扩张了,相关的人力资源却显得不足。 所以那个企业才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对外招收学徒,开始培养核心的烧烤师傅。 而陈青就是那个企业里学徒培养计划当中的第2批学员。 陈青算了算时间。 98年的时候,那后来成为全国第一烧烤龙头的企业,还没有发起的迹象。 固然有几家分店并立,却也是类似于家庭作坊般的存在。 实际上那个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家族式的集团。 “看来这一次,要跟你们好好的竞争一把了。” 他闭着眼睛在寝室的床上假寐,但心里却回忆着前世的种种。 对于那个自己付出了几十年光阴的老东家,他的心里没有太大的感激。 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自己在企业里卖命干了几十年,到头来也没能得到什么大的发展。 那些凭借人脉混进来的关系户,却能够青云直上,占据一个相当不错的岗位。 这本就是不公平的现象,却也是赤裸裸的现实。 对此陈青心中虽有不满,却并不埋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