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杀神白起,威震天下 (第2/2页)
一首出场诗后,投影上的那道身影说话了。 “吾宁伏受重株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 “好一个不忍为辱军之将!” 平行时空的项羽看到这里,顿时感同身受。 此人和他一样,都有强大的自信和崇高的信仰。 败? 可以败! 但是,败归败,绝不认输。 更不会向敌军委曲求全。 这就是华夏儿女血液中流淌的骨气! 若是骨气都没了,那还叫人吗? 所以项羽很不明白那叫门天子朱祁镇的所作所为。 为了活命,出卖自己的国度。 如此行为,怎么有脸存活下去的? 【本次盘点华夏十大名帅,同样不分名次,出场顺序的不同并不代表人物本身贡献不同。】 “是的,猛将都没分名次,若是名帅分名次的话,那也太滑稽了。” “是啊,这种东西若是真的分名次的话,恐怕有人会因此打起来。” “是啊,我华夏史上名帅辈出,若是分名次的话,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如果分名次的话,不在一个时空,根本没有具体的依据,强行比较,恐怕会让人笑掉大牙。” 【盘点华夏十大名帅。】 【正式开始。】 【上榜人物——武安君白起。】 【所属朝代——战国时期秦国。】 杀一是为罪行! 杀百是为罪孽! 屠万敌为雄。 屠得百万敌为天下雄主。 而白起正是这样的人。 他的外号太多。 杀神!军神!人屠! 白起的一生,征战无数,却没来没有打过败仗。 “果然是白起!” “看到视频开头的那股杀气,咱就猜想到是白起,结果还真是。” “也是,除了白起,谁还能有他这股无敌气势?” 洪武大帝朱元璋点了点头。 结果没有超脱他的意料。 其他平行世界的帝王也在惊叹。 对于白起,他们都是报以肯定的态度。 这样一位人物,没有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世界里有白起这样一位人物为自己所用。 ………… 白起,乃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战斗能力也好,大局观也罢,都是非常出众的。 白起有着出色的大脑,战无畏的精神,精准的判断能力,临危不乱的指挥能力…… 集众多才能于一生的白起,是不可战胜的。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 一生之中从没打过败仗! 连平局都没有。 以少胜多的代表作有。 以众围寡的代表作有。 轻装前行、突袭敌军大营的代表作有。 高墙厚土、利用城池资源击败敌军的代表作有。 功城拔寨、野战突围的也有。 各种类型的战斗他都参与过。 他就是天生的帅才。 在战国那个混乱时代,白起无敌般的身姿,让敌军胆寒。 白起一生领兵作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 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攻破六国城池大小约九十余座。 秦昭王十三年,新城之战得新城。 秦昭王十四年,伊阙之战拔五城。 十五年攻魏,取六十一城。 十六年攻占垣城。 二十一年,攻赵,得光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五城。 二十九年,再攻楚,占郢,平定巫、黔中郡,两郡至少应有十城。 三十四年,攻魏,拔华阳。 四十三年,攻韩陉城,拔五城。 白起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 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 何谓战国,就是战争,政治等国家大事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白起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 这也是华夏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步兵大规模攻城战。 ………… “佩服,不得不佩服。” “白起此人,实在太猛。” “如果白起在朕的手中,攻打高句丽会不会轻轻松松?” “朕打不下高句丽,李世民的儿子竟然将高句丽灭亡了!” “朕很不爽,要是朕能将高句丽灭掉,那么历史会不会变化?” 隋炀帝杨广略有所思道。 到了这个时候,他依然放不下高句丽。 高句丽已经成了他的一个执念。 …………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 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华夏历史的舞台上。 所谓时代造英雄,乱世出英豪。 战国这个时代,注定将会是白起一展雄风的舞台。 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后,楚国国势走向衰微。 伊阙之战,秦军大胜,秦国意图展开南面攻势,继续削弱楚国。 秦昭襄王写信给楚顷襄王,要率领诸侯与楚“争一旦之命”。 楚顷襄王只得同秦讲和,并娶秦女为妇。 以后的秦昭襄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楚顷襄王都与秦昭襄王政治会盟,表示服从于秦。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现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顷襄王听说后觉得稀奇,就召来询问。 此人却是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 楚顷襄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于是派使臣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听闻后决定予以楚国更大的打击。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 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 楚顷襄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十余万人,向西虽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十五个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 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秦王认为白起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至此,白起名震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