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章 若早死十年,他便是千古明君 (第1/1页)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这位帝王,是功勋之帝和昏庸之帝的结合体。】 【他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 【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这种盛世,正如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所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虽说开元年间的繁荣景象,是唐朝百余年来社会发展所积累的成果,并不是唐玄宗君臣一时所能创造出来的奇迹,但这与唐玄宗君臣的孜孜求治,政治比较清明,也是分不开的。】 【开元盛世期间,大唐万邦来朝,国威四布,对内则百姓安居,路不拾遗,简直就是历代文人士子眼中的繁华盛世,千百年来一提唐朝便离不了开元盛世。】 【他作为彼时当政的皇帝,这盛世自然有他很大的功劳,各种英明神武,勤政爱民,广纳人才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当时的人就都大赞皇帝圣明了,发自内心的各种赞美。】 【同时,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jianian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他的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这位帝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若是早死几十年,他就是妥妥的贤君一个。】 大唐。 看到这里,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人,只感觉内心猛然一震。 唐玄宗李隆基愣住了。 他不敢相信,会在昏庸帝王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一旁的杨贵妃同样呆滞在那里,装水果的瓷盘从手中滑落,重重的砸在地上。 哐铛一声,碎了满地,水果滚得到处都是。 也正是这一声,将呆滞的两人给拉了回来。 “不可能!绝无可能!” “朕怎么可能是昏君!” “看看如今的大唐,是多么的繁华,疆域是如何的辽阔,百姓生活是如何的充实。” “朕将大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远超太宗皇帝。” “朕的这般作为,怎么可能是昏君!” 李隆基完全不敢相信。 此刻的他是绝望的。 现在的他,自觉已经赶上了秦皇汉武,隋文唐宗等帝,正高兴着呢,结果给他来了这一出? 他多么希望是仙人弄错了。 杨玉环同样难以置信。 在她的心中,李隆基就是最完美的帝王。 “不可能!” “陛下是华夏史上最完美的帝王,在臣妾看来,太宗皇帝都比不上陛下。” “陛下怎么可能是昏君!” “一定是仙人弄错对象了!” ———— 大明。 “咱刚刚就说怎么这么熟悉,原来是李隆基这小子啊。” 看到李隆基的名字,朱元璋恍然大悟。 “李隆基这个人,还真如仙人所言。” “若是死得早,便是华夏有名的明君。” “真是可惜了!” “在位后期的一系列cao作,简直给咱老朱震惊到了。” “简直判若两人啊!” “咱还以为是被夺舍了呢。” 盘点视频再继续: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有本事的帝王,他开创了开元盛世。】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开元盛世的缔造,是在贞观之治和女帝武则天的基础上实现的。】 【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不同,前者吃了大唐几代帝王的红利,而后者是在隋末百废待兴之基础上实现的,两者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既然是盘点昏君,而唐玄宗李隆基得以上榜,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李隆基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 【李隆基没有了先前励精图治的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这就是著名的玄宗杀三子。】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琩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就将她招进宫里,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抢夺他人妃子,这本就是一件耻辱之事,更何况还是当朝帝王。】 【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骄奢yin逸,挥霍无度。】 【他对后宫的赏赐钱不计其数。】 【户部郎中为了投其所好,岁贡额外钱百亿万,贮于内库,以供宫中宴赐,并且还告诉唐玄宗,此皆不出于租庸调,无预经费。】 【身为大唐帝王,李隆基不仅不问这些经费的来源,反而对这种阿谀奉承自己的大臣,益厚遇之。】 【将王鉷升为御史丞、京畿采访使。】 【大jianian臣杨国忠为了讨好李隆基,屡次向他报告说仓库如何丰富。】 【在李隆基带领大臣查看国库时,杨国忠早把各地应输往京师的租和地税变成布帛,存于国库,李隆基看了当然高兴。】 【他想当然的以为如今的大唐繁荣无比,于是他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丝毫不心疼。】 【在用人方面,他也不复以往的明智,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而口腹蜜剑的李林甫却被他重用,同时他还重用了杨国忠等jianian臣佞臣。】 【在位晚期,奢侈之风也更加严重,李隆基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李隆基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 【有了李隆基带头,大唐朝廷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杨贵妃所好,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 【大唐表面的升平,掩盖不了潜在的危机,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祸乱已经近在眼前。】 【而李隆基本人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 【大唐朝廷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 【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李隆基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唐朝大伤元气。】 【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友好关系。】 【西南和南诏国同样如此,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兵达二十万之多。】 【而最可怕的还在后面。】 【节度使安禄山引发的安史之乱,不仅给当时的大唐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让大唐王朝走下了神坛,更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看到这里,李世民已然气炸。 ———— ps:本来不想写李隆基的,但是安史之乱的危害实在太大,又不得不写,我们这里指的昏庸,是他在位后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