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怂宋,一言难尽 (第1/1页)
天穹传来的奖励声,宋仁宗在位时期的百姓自然也听到了。 整个大宋境内,所有的百姓喜笑颜开。 赵祯这么一位仁爱的皇帝,早已经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此刻看到功勋帝王榜单也认可了他,百姓们岂能不高兴? 大宋朝的武将,这一刻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仙人那句“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他们自然明白。 这是仙人在给他们铺路啊! 这是在告诉仁宗皇帝文武同样重要,重文轻武是错误的啊! 这群成天饱受非议,在朝中受尽排挤的武将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苦日子快熬出头了。 以后我等将士在朝堂上也有话语权了。 他们心中为国为民而战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求和赔款?退缩不前?以后不可能了。” “西夏李元昊,还有大辽,都去他娘的吧!” “仙人赐福,我等武将地位提升,自当驰骋沙场,斩尽敌军!” “不管西夏和辽国的军队多么强大,我大宋将士若是退缩一步,那就是王八羔子!” “我华夏大地,岂能被外人窥视?” “有我在,大宋在!” 无数将士雄心壮志,满腔热血。 这一刻,他们是幸福的。 就算明天战死,他们也不后悔。 同为大宋朝的宋高宗,应该是怂高宗赵狗,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奖励。 从血缘关系来看,他与仁宗皇帝同属一脉,都是赵光义的后代。 可两人的治国方式,治国理念完全不同。 赵祯为仁,赵构为狗。 此时,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帝王,通过自己先辈的视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错误。 只见赵构喝着美酒,吃着珍果,美美的躺在椅子上,旁边还有两个貌美的女子给他捶背。 “咦……我大宋帝王也有人上榜的?还是朕的先辈,倒是不错啊。” “只可惜这个奖励……要这龙凤丹有何用?” “还不如大汉皇帝得到的风调雨顺,还有那寿元丹。” “等朕上榜之后,一定要让视频创作者奖励朕寿元丹。” “朕在位期间做的也还不错,仁宗皇帝能上榜,朕自然也能。” “像朕这种英明的帝王,天下爱戴,大宋百姓自然也希望朕能多活几年。” 这位“名传千古”的昏君,此时还搞不清楚形势。 自我感觉还挺良好,觉得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帝王。 殊不知,宋朝的百姓巴不得他立刻死。 实际上,赵狗就是一利已主力者。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在位期间,迫于形势和百姓压力,不得不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 重用主和派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jianian臣,一味求和,就是怕丢了自己的皇位。 法理来说,赵狗只是一个王爷,也就是臣。 不去北伐收复失地是为不忠。 作为臣杀害忠良岳飞等众多北伐爱国将领是为不仁。 作为皇帝的儿子不去救是为不孝。 赵构被起义军俘虏,岳飞救出赵构,赵构不仅不感谢,反而听信秦桧等jianian臣的馋言,恩将仇报,处死岳飞,是为不义。 只可惜岳飞这么一位爱国爱民的将领,没有善终。 他所立下的战功赫赫,这还不包括被jianian臣秦桧恶意删除的史书。 现在记载岳飞功绩的史书,理论上是不完全的。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皇帝,不能因为南宋一百多年的国运而掩盖了他的恶迹。 岳飞满脸向往的看着天穹,武将地位提高,君王信任,这是他做梦都想身处的时代。 只可惜一代名将生不逢时! “若是当今皇帝,能有仁宗皇帝一半的英勇仁慈,那还有多好啊。 如今我大宋百姓,正处于乱世之中。 战乱频繁,各地遭殃。 朝中秦桧那帮文臣,自然毫无压力。 毕竟受苦受难的不是他们,而是我大宋百姓。 我岳飞恨啊!恨这世道! 不知道我大宋未来在何处!” 其他各个平行朝代的帝王,看到奖励,一点都不羡慕。 龙凤丹他们用不上,那寿元丹也只是女性才可以用,对他们无益。 还有武将骨气,他们更不需要。 毕竟这玩意,也只有宋朝最为需要。 明太祖朱元璋看着盘点视频,面带微笑。 “武将骨气啥的,咱大明根本就不需要。 咱老朱为啥狠下心来杀文臣,就是吸收了这大宋灭亡的教训。 那朝中有些文官,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排挤他人,危害朝廷,宰了他们,也是活该。 这大宋的有些帝王,真的蠢到家了。 特别是那赵构,就这么喜欢听jianian臣的话? 岳飞如此名将,却被其害死,真是悲哀。 看看我大明,打仗咱老朱就不带怕的。 之前看到盘点老四的视频,老四也是一样,对外打仗一点不怕,这才是咱朱家人!” 朱元璋说的倒是不错。 毕竟大明朝,不和亲不对外称臣,看你不爽就是干。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哪怕是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虽然治国理政能力不太行,但铮铮铁骨,绝不委曲求和。 李自成攻破京城后,朱由检并没有逃离,而是自杀身亡。 就这份骨气,就不是大宋皇帝能比的。 ………… 平行朝代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关注着盘点视频,他怀中抱着自己的儿子,喃喃自语: “我大唐就是被大宋所灭的吗? 这位仁宗皇帝看上去霸气不足,想必大宋其他皇帝也不会霸气到哪里去。 我大唐是如何被这朝代给灭亡的? 这后代子孙也不太争气了吧。 我李世民跟随先帝打下这江山,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后世儿郎问题很大啊。 哎,真是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啊!” 李世民还不知道,唐朝的灭亡和宋朝没有半毛钱关系。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元气大伤,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朱全忠逼唐哀帝退位,改国号梁,这才标志着唐朝灭亡。 在各个帝王心有所想时,第七位功勋帝王即将登场。 ———— 读者爸爸们,求推荐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