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第2/2页)
不已。 那是《莲叶何田田》,从前南府戏班的歌伎娓娓唱来,甚合她的心意,那词曲记得分明。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水覆空翠色,花开冷红颜。路人一何幸,相逢在此间。蒙君赠莲藕,藕心千丝繁。蒙君赠莲实,其心苦如煎。” 一树梅花粉色堆拥,又仿佛大片被艳阳照过的云锦,芳菲千繁,仿佛轻绡舒卷。 倪霜自打那夜之后便一直未出启祥宫,心情也萎靡不振,我放心不下,日日都前去看望。 彼日这般景象,我自是欣慰,慢慢走开,不去打扰她们母女二人难得的独处时光。 …… 康熙十七年正月初五。 彼日是元宵节,但我因着昨夜着凉感冒,着实不宜出去,便遣了秋语去禀告皇后,能否不去参加家宴,皇后倒是同意,还赏赐了一柄玉如意给我安神。 晚膳时分,我端坐在楠木雕缠枝宝相花绣墩上,大致瞧了紫檀木圆桌,主食是萝卜火腿粥,另有四荤四素:竹荪雪鸡汤、酸梅芋头焖鹅、雪月羊rou、虾仁蒸蛋、虎皮花生、腌黄瓜、何芹炒腊味、虾籽冬笋。 我夹起一块雪月羊rou吃了,虽然肥而不腻、鲜嫩多汁,却不是往日的味道。 奇道:“这仿佛不是胡玉娘做的罢?” 秋语侍立在身侧,取过一个素面描金琉璃小碗,为我舀着猪心嫩姜粥,轻轻道:“是的,胡氏因家中有丧事,回老家发丧去了。这是御膳房新拨来的厨子做的。” 我咀嚼着一颗酥脆的虎皮花生,道:“新来的厨子?人品如何?” “奴婢已打听过,那厨子名叫黎珍,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在这宫里已当了三年差。为人么,倒也安守本分,是个实诚人。”秋语将粥品端到我面前,氤氲的热气扑向面来,鼻头一痒痒,打了个喷嚏。 秋语忙关切道:“娘娘可是冷着了?奴婢去加些红箩炭罢。” “无碍。”我摇摇头,徐徐喝着猪心嫩姜粥,吃着何芹,对灵雲道,“去把黎珍叫来,我有话要说。” 一弯新月宛如一叶玉琢的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滑行。 烛火在水雾拢纱红灯笼里闪烁,绛紫殿被照耀得通透明亮,我的影子在白玉地砖上摇晃。 喝完了一碗粥,却是见灵雲领了黎珍进来,他年纪不大,三十上下,眉目清秀,中规中矩的模样,咋一看倒是有几分像书生秀才。 黎珍上前拱手行了礼,恭敬道:“卑职黎珍,参见宁嫔娘娘。” “起来罢。” 黎珍起身谢过之后,我问了他的年纪、祖籍,以及从前服侍过的主子,他都一一答来。 我语气平平道:“本宫不喜欢吃腌制过的黄瓜,还有这酸梅芋头焖鹅,本宫不喜酸的,今后不要做了。” 黎珍面露惶恐,又复方才行礼之状,连连道:“卑职失察,望娘娘饶恕。” 我融融一笑,轻轻道:“不打紧,你这雪月羊rou做得倒是好,如今是冬天了,正是吃羊rou的好时节,你隔五六天便做一次罢。” “谢娘娘称赞,卑职定当做更多好菜给娘娘品尝。”黎珍满脸堆笑,只是那笑意有些虚浮。 “秋语,去取一淀金元宝来,本宫要好好犒赏黎珍。”我的声音像是从腔子里逼出来似的不真实,幽幽一缕呜咽飘忽。 果然,黎珍讪讪地接过元宝,低眉道:“谢娘娘赏。” 待他走后,秋语为不解道:“娘娘为何有方才的举动?” 我用勺子拨弄着一碗虾仁蒸蛋,闷闷道:“我总觉着有哪里不对劲,可又说不清是哪里……” 秋语会意道:“您每日所有的吃食,放到这圆桌上,奴婢都一一用银针测过,不会再出现中毒之事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