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15 二更 (第2/2页)
隔很久的患者的微信或者电话—— “宁老师,接受您的治疗时,我什么感觉也没有,但现在我发现我的生活好像有了变化,您的治疗对我确实帮助挺大的。” 有时候,她在給案主做完个案后,自以为没有什么效果。 但很久以后收到案主给她发的消息时,她发现好像也不是没效。 就是因为这种种情形。 她才难以对这几次給时望月作的治疗下结论。 但是现实又摆在那—— 她问他小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他说:“我记不清了。” 她想让他谈谈自己的父母。 他说:“没什么好谈的。” 她问有关于他的前任或者喜欢的人的信息。 他说:“没有。” 她让他说说曾经在他生命中发生过的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他说:“都过去了。” 再无多余一个字。 几次个案咨询下来,宁有光早已发现,面对这位大佬,任何提问技巧都会失效,什么闭合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一环扣一环的推进思路都没有意义。 但他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又极差,他有无数的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静不下来心,睡不了觉,也没办法正常和人相交等等问题迫切需要被解决。 ok,什么都问不出来。 她就不问了。 宁有光只好选择不断的变换着工具来跟他做个案,家排、催眠、oh卡、颂钵、绘画、音乐等等能用的,她在他身上都用上了。 依然—— 毫无突破性的进展。 …… 成为一个真正对个案有帮助的疗愈师,能够获得个案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前提。 疗愈师只有和案主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了,疗愈才能发生。 经过这么多次的尝试,宁有光已然发现,这位大佬看似那么迫切的来找她解决问题,但他的心一丝一毫都没有对她敞开。 几次帮他治疗下来,她收到的信号是—— 他根本就没有到那个被疗愈,愿意去改变的时间点。 面对这样一个封闭不配合的案主,宁有光再好的耐心,也有了丢盔极佳的感觉。 入行多年,除了说谎成性的骗子外,她不是没有遇到过不领情的患者。 但时望月绝对她遇到的最困难也最不领情的患者。 就像荣格曾说:“在心理治疗中有一种患者很不领情,那就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建有良好的‘心理空间的隔断’,可以让行为与心理分离。” 对于这类聪明人来说,他们一向认为自己只要理智不受情感控制,那就没有它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是,他们又不懂得,如果一个人情感不够发达,他们就仍要遭受精神病的折磨。 年纪轻轻就在资本领域里呼风唤雨的大佬,绝对是聪明人的聪明人。 他足够的理性,“心理空间的隔断”能力也足够的强。 相对应的,疗愈师在治疗他的困难度上,也是sss级。 也就如前辈们所说,她对待时望月这类的患者时,需要运用的也不能仅仅是专业知识了。 除了所有的理论上的假设之外,她还必须了解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患病的。 可又由于他对她的不信任,不配合。 导致她根本无法得知这位大佬的早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任何偏执人格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 身为疗愈师,宁有光太明白这类人,他如果在黑暗的一生里遇不到自己的soulmate,学不会如何爱。 那么,他极有可能长成一个对这个世界没有丝毫感情的厌世者。 一个天才,一个无情无爱又厌世的天才…… 一旦失去了理智,那就等同于在这个世界上引爆了一颗氢弹。 总之—— 危险! 十分危险。 宁有光也是在真正等接触他之后,才明白为什么网上有无数韭菜们会用马克思《资本论》中那句名言来骂他了—— “当时望月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 他真的为了钱,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万民死活的。 他确实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有些所作所为也让人唾弃。 但每见他一次,她还是忍不住对他心生怜悯。 这个人活的太苦太苦了。 如果可以,她还是希望能够好。 要想使心理治疗法奏效,就需要在疗愈师和案主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密切到疗愈师无法忽视案主任何范围、任何深度的病痛。 这种密切联系的建立,在于持续不断的比较和相互理解,在于辩证地正视两种相对立的心灵上的现实。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这些相互产生的印象无法影响彼此,那么整个心理治疗过程都不会奏效,患者的病情也不会有任何起色。 只有疗愈师和案主双方都关心彼此,才能够找到治疗方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