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1章 其中必定有诈! (第1/1页)
澜县西门外。 此时已是申时。 客栈。 杨轩坐在桌旁,眉眼一抬,盯着赵卓道:“暂借澜县500万两白银充作军饷?” “是的。”赵卓点点头,“罗将军正是如此的。” 杨轩皱眉,手指点着桌面道:“这其中必定有诈!” “有诈?!”赵卓眉宇微凝,“杨师,您那罗将军……” “不是。”杨轩摆手,淡淡道,“他没有问题。” “嘶~”赵卓吸了口气,眸光一转,“澜县有问题!” 杨轩微微点头,端起茶杯喝了口水道:“若是船队没出事,罗将军不要澜县帮忙,澜县县令会动用由银矿提炼并制成的白银吗?” 赵卓登时一愣,迅速反应过来。 “杨师,您的意思是,澜县县令有问题?” “应该就是他。” “可是……”赵卓眉头紧锁,“如果县令真有问题,蓄水之事先不,就他是如何cao作银矿之事的呢?” “南沙营暂借500万两白银,从澜县东北那处银矿运银直接南下抵达澜河,这其中罗将军等将士肯定会在现场啊。” “既然罗将军没问题,那这县令如何做手脚?” 杨轩沉思一会,抬眉道:“传音给罗将军,问问他具体情况。” 闻言,赵卓拍了拍脑门,苦笑道:“早知道就该问清楚了。” 杨轩笑了笑,摇了摇头。 赵卓拿出传音石,将细节上的问题一一传音给南沙营的罗将军。 然后,两人吃着桌上的酒食,就慈待。 约莫半个时辰,传音而回。 赵卓握住传音石听了半晌后,他的眸光猛地一闪。 见此幕,杨轩放下碗筷,静静等待。 “杨师,一切都清楚了。”赵卓收好传音石,笑道。 “如何?”杨轩笑问。 赵卓捋了捋思绪,笑容中带有惊色道:“两月前事发的第二日夜晚,澜县县令备好三十艘商船。” “从银矿旁的制银坊中运银而出,为避免耽搁时间,同时给三十艘商船装银。” “但是,澜县县令错估了商船的容量。” “500万两白银,仅需10艘商船就够。” “这导致澜县县令备好的三十艘商船,均分500万两白银,每艘船却只装下10来万白银而已。” “本来罗将军是直接将这三十艘商船带走,押越东海军营就完事。” “澜县县令却,既然十艘就能装满,从制银坊多运几趟白银无妨,另外二十艘都是从县里商户借的,如若无用,还是归还人家好。” “就如此,澜县县令命人再次多运了几趟白银,将前十艘商船装满白银至每船50万银。” “罗将军见数目够了,当即将派兵登船,护送商船而去。” 听到这里,杨轩眸中隐隐有了推测,如鹰般的眸子盯着赵卓道:“那剩下的二十艘商船呢?” 赵卓内心压抑着震惊,好似想到了什么一样,道:“罗将军见事情已了,便是提前离开,并不知道剩下的二十艘商船如何。” “砰!”杨轩右手握拳,砸在桌面,双眼微眯道,“问题就出在这二十艘装有白银的商船上。” 赵卓一脸震撼的点点头。 二十艘商船,即便没装满,但也有好几十万两白银了。 一个县令,敢贪墨这笔钱财,且事关军饷,又事关国银。 不得不,这县令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然而,他又是疑惑道:“杨师,如果这二十艘商船有问题,那么这些船会驶向何处呢?” 闻言,杨轩思虑一瞬,摇头道:“这方面的线索太少,尚未可知,也无从推测。” 这时。 “吱——” 门被打开,任正推门而入。 此时已是日落,昏黄的清辉洒进屋内,并不是早已点燃的烛火亮多少。 赵卓偏头笑问:“情况如何?” 任正笑呵呵道:“加上我,一共八名巡捕,两人一组,在各处支流暗查。” “听从杨师建议,专门去支流两岸高处查。” “果不其然,其中有六条支流的情况如同淮水程家丘陵那边,有高地且有暗哨。” “因光大亮,我等并无上山查探的可能,但依照程家丘陵的情形来看,这些地方很有可能也有坑洞蓄水。” “为了证实具体情况,从明日深夜起,我们一处一处查。” 杨轩微微额首,对于任正的查探结果很满意。 “杨师,为了不让人起疑,我让其余七位巡捕兄弟分别住在附近的不同客栈。”任正补充道。 杨轩笑道:“很好。” 话落,任正看了看赵卓,然后看向杨师道:“杨师,您这边情况如何?” 杨轩面带淡笑的看向赵卓。 赵卓见此一笑,将今日去南沙营打听到的消息告知任正。 半晌。 任正面露惊色:“这澜县县令有大问题啊!” 杨轩和赵卓点点头。 “只是……”任正沉吟道,“就是不知这二十艘船驶向哪里,不然我们所言始终都是推测,并没有证据。” “不急。”杨轩淡笑道,“既然已经调查到这一步了,离破案还会远么?” 赵卓和任正点点头。 任正低吟道:“既然澜县县令有问题,那么我们就不能进县城调查了,应当先把注意力放在那处银矿上,看看能从银矿中查到些什么,如果能抓到县令的把柄,再调查县令也不迟。” “可以,懂得顾全大局了。”杨轩笑道。 闻言,赵卓也是露出笑容。 任正咧嘴一笑,挠了挠头。 旋即,他内心隐有震撼,啧啧称奇道:“按照目前推测,这澜县县令厉害啊。” “先是布局支流,在多条支流上挖坑蓄水。” “然后静等南沙营的军饷船队而过。” “如果当下雨,便开闸放水,助长洪涝,令船队沉船。” “再借本县存有银矿之然优势,不仅帮助南沙营补上军饷之空缺,还利用多余商船贪墨白银。” “最主要的事,此县令懂隐忍。” “在位十二年,只动手了三次。” “让南沙营也好,巡捕或捕快也好,都认为是洪涝事故。” “此种心性,了不得。” 杨轩摇头一笑:“也非如此。” 赵卓和任正一愣,看向杨师。 杨轩淡淡道:“偌大坑洞,光靠下雨蓄水,若要蓄满,非数年时日不可。” “因此,澜县县令要犯事,需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坑洞的水需蓄满。” “其二,蓄满时有南沙营运银船队通过澜河。” “其三,运银船队通过澜河当日,必须下雨。” “满足这三个条件,他才能动手并达到他的目的。” “这也是为何十二年来,运银船队只出事三次的缘故。” “而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纯粹看,也就是看运气。” “正因如此,才没人会怀疑船队因洪涝出事是有人搞鬼。” 赵卓和任正缓缓点头。 若是没有杨师的智慧和坚持,他们一开始也并不认为洪涝会有问题。 “明日,老任你和其余巡捕兄弟去证实其余支流上的坑洞问题,老赵你随我去调查银矿。” “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