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与里长做生意 (第2/2页)
今年的收成。 江寒上前问道:“老丈,可知谁家有牛、猪、羊等牲畜下崽?” 几人抬头看了看父子二人装束,其中一人说道:“你们时京城里过来的吧?” “是啊,想在村子里买些崽子。”江寒笑呵呵的说道。 “嘿,你这后生来的倒是时候,村里近日来了不少的流民,怕是不好买到了。”老丈说道。 江寒略微一思索问道:“老丈,朝廷不是已经减免赋税了吗,怎么会有流民呢?” 老丈说道:“听外来的人说,是开平的军队迁移,顺带着他们也随着往南而来,路程太远,现在又做了户籍登记,城内不接收,所以就流散在了城外各县。” 江寒恍然大悟,永乐二年确实是因为开平中屯卫做迁移,而且是举家迁移。造成了不少百姓随之迁移。 原因是因为明太祖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创立了一种兵法制度。凡是无战事之时,军队就化为农民,每日劳作,自给自足。有了战事在发出征兵告示,用后在归还于当地。这种兵法制度也是造就大明盛世的基础。 明太祖朱元璋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有了这种制度,何愁大明不昌盛。 江寒又问道:“那流民来到此处没有户籍,怎么生活?” 老丈呵呵一笑:“里长说村子里人多了,交易多了,村民的生活才会好。所以村子里的人也就认可了,这几日里长也在忙活这事。” 江寒大惊,竟然有如此经济头脑之人,当下心里有了主意。 他现在的钱财不多,既然里长有经济头脑,那是不是可以和他合作一番,想着就问道。 “敢问里长在何处?” 从老丈口中得知后,父子二人告别,就在村子里寻找了起来,发现确实有不少流民开始在村外修建房屋以备过冬。 村子也扩建了不少,而且随着扩建已经慢慢的快与官道相接,村子多处为新房,从布局上来看也颇有讲究。 远处江寒就看见一个中年人正在指挥这一群百姓在修建房屋。 “那边的乡亲,帮忙把房梁给张婶子家搭上。” “狗娃子,你这小子快回家去,别再这里捣乱。” “黄大郎,你一个爷们……做事怎的像个娘们。” 这姓黄的大汉与几人一起抬着一根梁柱正朝新房走去,听见中年人说他像个娘们,顿时不乐意的回应:“你才像个娘们,有能耐你来!” 中年人悻悻,继续指挥着其他人做活。 江寒走到中年人身边问道:“这位大哥,可知这村里的里长在哪?” “找村长何事?”中年人并未理睬他们父子二人,说了一句继续指挥起来。 江寒道:“我父子二人自京城里来,想找里长谈点生意。” 中年人一愣,态度立马转变,朝着江寒一笑:“鄙人张宏,乃是这村子的里长。” 江寒一愣,好年轻的里长。在他的记忆中,明朝村子的里长都是年迈的老人才可担任,当回想此人刚刚对村民的态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了。 张宏继续问道:“你这娃娃,能跟我谈什么生意?” “张里长,我有办法可让村子里的猪肥上一圈,并且出栏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你觉得这个生意如何?” 江寒现在想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养猪。 现在的百姓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正是他发家致富的好差事。 猪不阉不胖。不阉的猪,吃的食物多,但并没有转化为膘,而是为繁殖积攒精力和活力,大量耗费体力,自然胖不起来。 猪不阉心不静。所谓饱暖思**,猪虽然是个牲畜,但也有需求,不阉割的猪,凡公猪均瘦长,凡母猪皆婀娜,整天准备吸引异性而躁动不安。 可又生不逢时,投胎猪圈,社交圈过小,终不能得偿所愿,郁郁寡欢,越吃越瘦,徒然浪费粮食。 主人见其瘦,又不忍心杀了,于是变本加厉,既浪费了粮食,又浪费了人力,所以明朝很少有养猪的,猪rou的价格也特别的贵。 要是阉了就不一样了,春天心不动,夏天胸不躁,秋天意悠扬,冬日等太阳…… 总之,猪阉了,心静了,气顺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自然就胖了! 还有就是猪阉割以后,吃起来就没有那么大的腥臊味了。 可谓是一本万利。 虽然这种方法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但一直没有普及起来,所以此时的百姓并不知道。 张宏惊讶,小小年纪竟夸下如此海口,不禁问道:“怎么才会让猪出栏时间减少一半?” 江寒并没有着急告诉他,而是问道:“里长,我这生意可谈不?” “可谈可谈,二位随我来!”张宏忙不迭的说道,就把江寒父子引到了家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