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375:自己上! (第2/2页)
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姜戈是现今影响力颇高的公众人物,又是那种改过自新、超越自我的正面教材,非常适合当国宝守护人。 知道他喜欢借势,如果是想在节目中推出新歌,并不是不行,但得要看是什么样的歌曲。 姜戈如实道:“是一首唱青花瓷的歌曲。” 张铁刚眼睛一亮,不假思索的道:“可以。” 姜戈的歌曲,他没少听,只要主题确定了,那就不会差,像是为写的、为国庆写的、为西湖写的等等。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这一趟没白跑。 他已经期待起来了。 随后。 双方口头定了,过几天签合同。 姜戈不着急,时间富裕,接下来的日子,每天照常拍戏。 4月17号,晚上收工回到酒店。 “先挑主题曲。” 姜戈打开系统。 好久没看数据,竟然突破二十万了。 “艺人多就是好啊。” 姜戈又瞅了一眼技能经验条,差15就升下一级了,慢一点,差30。 歌曲发少了? 其实不是,主要因为一部戏有好几个艺人贡献经验,而一首歌基本上就一个艺人贡献经验。 回到正事上,开始挑选。 姜戈这次是有目标的,就是地球上所使用过的国乐。 转眼,曲子筛选出来了,有、、、等。 多数出自关大洲之手,他是独立音乐制作人、青年作曲家,曾为、、等众多综艺节目制作音乐,还在中担任音乐总监。 姜戈一眼就相中了,这首曲子很大气,不论是独奏部分还是合奏部分,都能让你脑海中出现神州大地的画面,从漠北的大漠草原到西北的黄土沟壑,从中原的古城村庄到江南的秀丽山水。 “搞定!” 姜戈没有丝毫的犹豫,兑换了后,又兑换了。 拿到曲子,第一时间把曲谱给方聪发了过去,这肯定要找“殿堂级国乐艺术家”合作。 然而方聪已经睡了,第二天才看到,在吃早餐的时候,对几个召集过来合奏的老朋友道:“诶,小姜把曲谱发过来了。” 范云一边吃,一边问道:“曲子怎么样,有没有到、、那个级别?” 方聪给了他一个白眼,没好气的道:“我这才刚拿到曲谱,上哪里去知道曲子的质量?” 范云不以为意,道:“那赶紧吃,吃完了去练习室试试。” 蔡德、李韵也迫切的想听姜戈的新曲子,顿时加快了用餐速度。 五分钟后。 “乐器是萨塔尔、笛子、古筝和唢呐。”方聪说着,把曲谱发给了他们,又道:“我来萨塔尔,老蔡你气足,唢呐交给你了,然后就是老范笛子,老李古筝。” 分好乐器,各自试了一下自己的部分。 范云若有所思道:“好像跟之前的曲子风格不同,更显大气了。” 蔡德跟着道:“有点东西。” 李韵沉吟道:“四种传统民族乐器,它们流行的地域,音色的差异,恰好契合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怪不得会用‘九州’为名。” 方聪看向他们,道:“来吧,合奏一遍。” 众人点头。 转瞬间,练习室里飘荡起淼淼之音。 同一时间,华风传媒总部大楼。 姜戈来到了录音棚,准备录制。 他有考虑过让徐晨易或者林宇唱,可自己太喜欢这首歌,于是心一横,就决定自己上了。 “姜董。” …… 今天只有录音师冯亮在,音乐总监罗海去准备几部戏的配乐了。 “我来录一首歌。”姜戈把u盘扔过去。 “好嘞。”冯亮接住u盘,插到usb扩展坞上,蓦地瞪大了眼睛,呆在了原地。 姜董…… 要录歌! 此时的姜戈,已经进了录音室,里面耳麦、支架、防喷罩等等这些录音设备,都一应俱全地映入眼帘。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录歌,感觉有点奇怪,既兴奋,又紧张。 冯亮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又掐了下自己,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姜董……这是要进入歌坛了? 姜戈戴上监听耳机,发现里面没有伴奏,旋即朝冯亮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冯亮这才回过神来,赶忙播放伴奏。 “素胚……” 姜戈一开口就抢拍了,有点尴尬。 冯亮目光呆滞。 这…… 难道,姜董只会纸上谈兵指导别人,自己不会唱歌? “重头再放。”姜戈极其自然的道。 “好的。”冯亮点头道。 还是紧张了,刚刚姜戈自己都差点笑了,好在是一个人来的。 他集中注意力,深呼一口气,监听耳机里,伴奏在响动,跟住拍子,张口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歌声,如同一缕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心间。 而。 最让冯亮意外的是歌曲本身。 首先是旋律部分,五声音阶调式使这首歌具有鲜明的华国特色,较多运用华国民族调式常见的三音组,又呈现出了华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朦胧的意境。 然后是歌词部分,以文白相间的手法,做到了古今合璧,极具古典韵味,与旋律配合时唯觉浑然天成。 总体来说,整首歌的旋律简洁优美、歌词清素淡雅,令人耳目一新,又内涵丰富,使人回味无穷。 “也,太好听了!” 冯亮回顾姜戈创作的所有歌曲,这首新歌绝对是能排进前三的,他要收回“只会纸上谈兵指导别人,自己不会唱歌”这个质疑,就这嗓音和唱功,秒杀了不知道多少专业歌手。 呃……是不是有点过了? 总之,给他的感觉,一点不比徐晨易、林宇他们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