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2章:死后为你立碑(首订300加更) (第1/2页)
“给高乂康去信,告诉他,若是不能速取井陉,没能拦下公孙瓒溃逃,要么让他自卸将军之位去做士卒,要么就把公孙瓒给带来,死活不论。” 用炸药强攻,还有背着步话机的斥候为臂助。 要是这样都让公孙瓒给跑了,高艾都对不起他自己递上来的计策。 身为君主,最忌优柔寡断,很多事情作为属下只能献计献策,决定权还得由君主拍板。 若是换个处境,君主不知兵事,而主帅知兵用兵君主还要干预,那想赢真的就难了。 此为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对兵事赵泰虽然也读兵书,但在这方面却不擅长,所以军权下放,让将领全权负责。 要是到了需要拍板做决定,又没有主帅的情况下,判断利弊这方面赵泰自问没有问题。 秉持着合适就是最优的思想,哪怕他不擅长一些东西,难道判断题还能有多难做不成。 尤阚听了赵泰的话,应喏一声就钻进了旁边的房间,可以看作是临时指挥部的存在。 消息刚传出去,远在两百多里外的高艾就精神一震。 “好啊,这次我到是要看看,究竟是你这井陉城门硬,还是炸药更强。” 山林里高艾大笑出声,将林中飞鸟惊得四散而飞。 “将军,何故如此高兴,莫非明公同意了将军所呈之策?” 在高艾这里同样没有副将军,但手下将领却全都配备齐全。 高艾要做决断,肯定少不了跟手下将领商议,只有上下一心,意见一致才能激发全军战力。 是为上下同欲者胜,要是意见相左,不能一致对外,那这仗就难打了。 当然高艾可以一言而绝,毕竟赵泰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要不然他为什么不老实的把守葫芦谷,偏要来挑衅公孙瓒的这支偏军。 “将军,朝廷偏军数达两万,包括精骑三千。” “兵法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我方攻城兵力尚不能倍于敌方,是否太过冒险了些?” 这兵法到是说得不错,可以说是张口就有,但高艾只是撇了对方一眼,面上表情没有多少变化。 “范丂,本将且问你,我方优势为何?” 范丂,字巧眙,为高艾手下的正牙将,要是换个人在这时候拿兵法跟他说事,高艾会毫不留情的骂过去。 但对于范丂高艾却宽容了许多,甚至还带在身边时时教导。 不是他跟范丂有什么关系,或是要图谋对方什么,一切的源头来自于对方的年龄,高艾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 因为他,只有十七岁,却能坐到正牙将这个职位,可见他不只是年龄小那么简单。 好学,熟读兵书,一点就透都是范丂的优点。 缺点就是他阅历不够,还需要足够的时间跟事情磨砺,至于能到什么程度得看他自己。 要是一辈子就是这样,那权当高艾跟赵泰识人不明,那没什么好说的。 “我军优势当然是炸药,将军的意思是明公同意了第三策?” 听到范丂一语中的,高艾脸上露出了笑容,要不怎么说一点就透呢,高艾欣赏的就是他这股子机灵劲。 “那么你还觉得,兵法就一定对吗?” 范丂没有回答高艾的话,只是微微低头若有所思。 “兵书要读,要懂,要会应用,更要学会立足于兵法上又跳出兵法的束缚,审时度势方为将才。” 前人的智慧当然不能小看,但今人也未必会弱于前人,明代是会变的,人也要学会跟着变。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原来如此。” “谢高将军指教,属下明白了。” 同样都是孙子兵法谋攻篇,熟读能理解,不如在现实中言传身教,给其好好的上一课。 “既然懂了,那便让陶正牙将率所部留守葫峰谷,其余人等随本将攻井陉。” 高艾这里同样只有一万五千士卒,留下一部人马就只剩下了一万士卒。 平常要是让人听到,谁带一万士卒就想攻下有两万大军驻守的城池,那恐怕能把别人的头都笑掉。 现在嘛,别说一万,就是只有五千,三千,高艾都有把握攻下一座县城。 谁规定了攻城就得有数倍于敌的军队才能胜,也没人规定攻城就必须要有冲车这样的攻城器械。 时代变了,那种以谋略,以军队战术求胜的时期,也该转一下弯,步入爆炸就是真理的时代中去。 高艾一改之前sao扰挑衅的姿态,亲自带兵走出山林逼近井陉县城。 站在城头上的严纲是最先注意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