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府贤孙_第二百三十二章 倭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倭奴 (第1/4页)

    京城。一骑快马驶入京城,守城士兵远远看了一眼对方举在手中的牙牌,便急忙放行。“这又是哪家的?”城门官儿手里拿着一根狗尾巴草,一边剔牙,一边大摇大摆的走出来向小兵问道。“是傅澄清坊那位府上的牙牌。”小兵回道。澄清坊?城门官回忆着京城里三品以上大员的宅邸所在坊区,点了点头。澄清坊,那就是傅阁老的府邸了。“这是第几拨了?”小兵想了想回道:“今日是第三拨儿了,算上昨天的第七拨儿,都是打南面来。”顿了顿,又好奇问道:“头儿,是不是南边儿又有什么大事发生?”城门官儿同样若有所思,瞥了一眼小兵道:“不该打听的,别瞎打听,你一个守城门的,cao心那些个做什么,去,站岗去!”“唉,头儿,该换岗了不是,这天儿怪热的哈。”小兵腆笑着说道。城门官儿闻言,抬头看了看日头,都囔道:“这个老吴头儿,指定又在哪儿吃酒忘了时辰,回头扣掉他今儿的抽头,给你们补上。”说罢,又向小兵吩咐道:“把爷的驴给牵来。”小兵闻言,屁颠儿屁颠儿的跑到一边儿,牵来一头黑灰相间的毛驴,嘴里问道:“头儿,您这是打哪儿去?”“守好你的城门,别瞎打听,爷今儿约了李总管喝茶,可不能迟到了。”说罢,便骑着毛驴潇洒而去。“李总管?”小兵低头想了半天,露出恍然之色,应该是他们头上那位的府上的总管,不愧是头儿,到王府都跟回自家一样。眼红贾瑛能带着红颜知己们四处游赏的杨佑,最终还是没能如愿离京,任凭他在驾前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换来的是嘉德冰冷的一句话。“回府禁足一个月!”在府中心生郁气的杨佑,只能招来了往日跟在身边的一众纨绔,整日饮乐,打发时光。前天,李小保没来,昨天依旧不见人影。杨佑打发人去李府询问,原来是李恩第的浙江老家出了大事。只是李小保也没有具体说什么事,杨佑这才吩咐人打听,不过也都是些零碎的消息,官方邸报还未传入京城,不过还是打听到了一些传闻,浙江乱了。又想起贾瑛这厮就在江南,还真是他走哪儿,哪儿就不太平。同时也有些羡慕,这等大事儿,他三爷居然错过了。怎么突然觉得,这亲王爵位不香了呢?好奇之下,杨佑便让人时刻注意着江南的情况,并随时向他汇报。这才又了城门官儿,约了王府管事喝茶的事情。随着日子又过去了一天,浙江的传闻已经愈发清晰了,朝中大员,但凡与江南有瓜葛的,都接到了南方的来信。只是这一消息,似乎仅限在朝中百官之间流传,在浙江布政司或是南京方面的奏章,还没有抵京之前,无一人将此事拿到朝堂上议论。皇宫之中,更像是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一般。当然,也只有那些天真的人,才会认为,当今圣天子会对此事一无所知。杨佑听了府里管事的汇报之后,一阵长吁短叹,同时也不禁为李小保担心起来。李家的事情,杨佑不关心,可身为朋友,他还是很合格的,可惜他如今还在禁足期间,不能出府。“去一趟李府,把小保给爷请来。”澄清坊,傅府。严华松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直等到傅东来将信笺看完,才将手中的茶碗放下,开口问道:“阁老,如何了?”这已经是南方的第二次来信了。傅东来将手中的信封递给了严华松,嘴里说道:“叛匪已经攻下了松江、嘉兴二府,杭州、湖州、苏州也出现了叛匪大军。”“林如海与贾瑛,连同南京兵部侍郎吕法宪已经派出大军征剿了。”严华松看着信笺上的内容,面带忧色道:“未曾想这些贼人如此势大,仅仅数日时间,就有两府陷落。”“居然还有倭寇?”严华松轻轻放下手中的信笺,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阁老,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大了?”傅东来沉默不语,目光深沉,心里不知道在想写什么。严华松只问了一句之后,也不再开口,而是静静的等待。良久之后,方才听傅东来长叹一声道:“唉,人力有穷时。”“便是老夫,也未曾料到,会有如今的局面。”他明白皇帝有一种渴望充盈国库的执念,所以,对于改稻为桑这项政令的本身,他是不反对的,所以当日,他才会以此同李恩第做了一个默契的交易。可他明白人心。他的目标不是李恩第主持的桑改之政,而是李党。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有几人能够保持清醒呢?一但李党内部,因为利益分配的原因,自乱阵脚,那他们距离覆亡也就不远了。他也明白,与李恩第联手,压着冯恒石等人,定然会放纵了下面的那些地方官员,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引发地方的动荡。傅东来甚至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在他看来,最多是福建一省会闹出一些民乱来,等到惊动朝廷,不得不收拾的时候,他会将那些江南官员,包括那些在背后鼓噪的世家大族,一网打尽,以平息民愤。然而,事实却偏离了他的预料。明明是福建在闹民乱,最后发生大规模死伤混乱的,居然会试浙江,而且,首当其冲的居然是嘉兴府。嘉兴城已经破了,覆巢之下,嘉兴的李家,自然也不服存在,偌大的李家宅院儿,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据说,就连李家的祖坟,都被那些匪盗扒了,李恩第的父母尸骸,被叛匪们挖了出来,拖到太阳下曝晒。谁能想到,堂堂大乾首辅,连自己父母的尸骨都保护不了。傅东来不知道李恩第此时作何感想,只是他,已经没有了当初,对局势把控的自信了。“不过这样也好!”傅东来忽然说道:“按照原本的计划,第一个被哪来开刀的,是福建的地方官员和大族,如今浙江出了这么大的事,倒省去了老夫许多麻烦。”严华松担心道:“阁老就不怕局面失控,引得江南半壁江山震动吗?”傅东来冷笑一声道:“区区几个叛匪,还想翻天不成?正好,老夫早有心思整治海疆颓政了。”“想我大乾,自太祖年间,一直到宣隆初年,海贸之利,是何等盛况,大乾一年中有半数的财税,便是来自海贸。”“可你再看如今呢?”“区区几个海盗,就能逼着朝廷,停了运转多年的海贸。江南的水师,已经烂到家了,与地方大族勾结,私自下海贸易,与朝廷争夺海贸的利税,此事,老夫早有心思出手整治了。”大乾之所以禁海,是因为海贸已经不能再向宣隆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