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04 财界第二外务省 (第1/2页)
这么无耻地回答。 源光荣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因为长野直男和井田横的互赠人事协定,他这个生来就注定最高只是本部长的家伙成为了下一任社长接班人。 虽然只是权力的过渡性,交替,但自己的命运能够冲破宇宙尽头,还是多亏了眼前这个混蛋小子啊。 想到当初自己站队的选择,如今回想起来命运可真是奇妙。 同样的场合自己只是因为说了一句话,竟然就改变了绝对不可打穿的禁锢壁垒。 哪怕只是交替。 混上几年,自己在未来的日子还能发挥余热,也是一种荣耀嘛! “过了年财界有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直男你这小子好好准备一下吧!” 两人哈哈笑着来到休息室,源光荣泡了茶说,若有所指说道。 长野直男很感兴趣,好奇问道:“还要提前准备?看起来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会议吧!!” “是啊!景气下行,新任内阁当然想要迫切改变这种情况,所以宫泽大臣希望财界能够给予一些支持。” 两个月前的十月。 因为各大银行的烂摊子,海部内阁集体引咎辞职。 在这场博弈中,终究还是自民党最后胜出,海部辞职后,自民党拿出了绝杀技,打出了元老宫泽喜一这张牌接任总裁职位。 因为担任过内阁官房长官、大藏大臣、外务大臣、经济产业大臣,宫泽喜一在各方面的影响都不错。 当下正需要一位综合能力很强的人来完成内忧外患的经济问题和外交问题,所以担任自民党总裁后,凭着多个领域的威望,宫泽喜一郎顺利竞选总理大臣职务并重新组阁。 但在曰本这个国家,生克那一套不仅在民间都市传说是为传奇,无论是职场还是政治,经济,一样存在着各种属性克制。 表面上,统括内阁,总理大臣可以掌握中央省厅十一个直属单位。 可事实上内阁的行政是否会得到执行,还要看财界是否会支持。 说起来很是可笑。 大藏省一个机构课的课长可以用窗口指导政策,向财团负责人下达没有正式文件的命令,并且会被得到执行。 可大藏省名义以上的上级大藏大臣,总理大臣,却无法统括财界的运作。 而所谓财界。 即曰本工商业界最高层次的组织,表面上代表工商业界整体利益的四个团体。 最大的名为“经济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 其次便是“曰本经营者团体联盟”,简称“日经联”。 以及曰本商工会议所简称“日商”。 “经济同友会”,简称“同友会”。 其中“经团联”在财界四团体中的作用最大, 该团体成立于1946年8月,最初由大企业经济团体与中小企业经济团体联合组成。 1952年,代表中小企业利益的“日商”退出“经团联”,后三和财团成立,日商成为三和团体,“经团联”遂变成以大手企业为中心的经济团体。 而“经团联”的会长、副会长、理事均为各大财团旗下的集团主要负责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产业团体和企业组织。 但即便经团联分裂过,在这个国家仍旧具有极其可怕的力量,会长往往由各大财团高级经理人担任,被称作“财界总理大臣”。 有这个名字,便可以看出财界在曰本是什么样的地位。 “经团联”作为财界的核心团体,其主要任务是“凝聚经济界的总意志、动员经济界的总智慧、左右政府的内外政策、贯彻经济界的总要求”。 而这些东西,是写在财界核心策略上的东西。 说白了,内阁政府有什么外交政策,必须有财界点头支持才被允许。 财界的各大企业在海外投资,访问的时候,完全可以不经过内阁允许,代表曰本政府。 知道源光荣是在拉拢自己。 长野直男有些心虚说:“这么重要的会议,一直不是有副会长参加的吗?我的资历还不够,会不会......” “长野君你这家伙竟然谦虚起来了啊!说起来以你的能力,去参加会议谁又敢反对呢!你可是从德国赚了大量外汇的绝世猛龙啊!”源光荣笑着说道,语气里半真半假,不无钦佩的意思。 这件事,他也和井田横聊过,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在德国马克完全不可能上涨的情况下,竟然敢大笔押注马克上涨,还又被长野这小子给算到了。 但不管怎么说。 长野这家伙身上的可怕之处已经得到过多次体验。 这么会赚钱的混蛋,就算是财界,也不得不向这种超级会搞钱的家伙低头。 又聊了一会。 想想到财界是自己早晚要经历的事情,长野直男答应考虑下,便离开东京赶往了京都。 中京区。 这里是京都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商铺林立,服务行业聚集,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一点五万人。 因为商业街禁止开车。 长野直男将车找地方停好,便下车开始步行。 四周人头攒动,到处都是下班的男男女女,围着张灯结彩的居酒屋和商场,各种门店面前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虽然房地产泡沫已破,但人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相反,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导致住宅和商铺价格大跌,不少人趁机开起了料理店,居酒屋,洗衣屋之类的小店,投身进服务行业。 路过一家生意火爆的酱大骨店。 门口贴着招聘启事。 店长:50万円\/月 服务员:35万円\/月。 请进店详谈。 店里食客众多,服务员忙不过来,不时能够看到服务员忙着鞠躬,听到道歉的声音。 长野直男忍不住发笑。 感觉滑稽的一批。 光忙着道歉了,不是越鞠躬越忙不过来嘛! 暗暗啼笑皆非过去。 相比起过去,街上仍旧繁华,看不出和泡沫破裂之前有什么太大区别。 但如果仔细观察,其实还是能够发现一些不同的地方。 前两年,街上门面房最多的就是房产中介公司,那时候,在一家小中介屋工作,都是非常有面子的工作。 一个月随随便便卖掉几套房,每个月赚个百十万只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