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武道逞凶,吴楚分疆既下 (第2/2页)
逃走了三艘楼船,斗舰二十几艘,小舰数十。 剩下的这点舰船,吴国水师再难有所作为,更别说保住安庆的侧翼。 …… 安庆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荆北,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安庆是吴国当之无愧的军事重镇,更是吴国国都金陵的重要门户。 安庆地处江北,是最佳的桥头堡,只要安庆不失,就算北军或者这次来的楚军占据上风,只要握有此地就有反击的可能。 还有安庆扼守长江要道,如果楚军未能攻占这一重镇,即便占据长江中上游也无法顺江东下,时时刻刻会担心后路被断。 吴国深知安庆之重,早在彭泽扩张为太洪泽天险时,他们就选择调集周边兵马驻守安庆,万不容有失。 本来彭泽东岸,吴国边疆还有一座豫章重镇柴桑,可倚靠为抵抗楚军入侵的要塞。 但由于天变,彭泽变太洪泽,隔绝东西,柴桑几乎沦为飞地,得不到吴国后方支援,这才被人为放弃。 他们也没准备错,李隆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刚刚入境,柴桑立马而降,孤城抵抗没有任何意义。 只是吴国万万没想到,太洪泽上岸的第一关湖口,居然被暴涨的洪潮冲破。 导致楚军没费一兵一卒,长驱直入直抵安庆,给安庆守军带来巨大压力。 如果吴国水师没败还好说,现在惨败退走,连信都来不及给安庆报一个,腹背受敌就有些难守了。 安庆军事重镇,几经加固,屹立在长江咽喉之所,自然雄伟壮阔。 平时这里是人来人往的商业繁盛之城,现在却是商队禁行,旌旗林立,满城甲士戍守,望之肃穆森严。 “郡尉,西面出现楚军斥候……” “怎么可能?我军水师怎么可能让楚军从这里登陆,再探!” “郡尉,已探明,水师溃败,如今长江水面上都是楚国的战船……” 听闻噩耗的庐江郡尉唐英哲脸色煞白,血气一冲差点没晕过去,好在被手下幕僚扶住。 “腹背受敌,为之奈何!” “明府,安庆城坚,非一支水上偏师能破,重点还是看北面啊。”幕僚见唐英哲有些丧气,连忙劝慰道。 “对,我们还有集贤关,还有赤岗岭,只要外围不失便不是孤城。”唐英哲回过神来,强自提气道。 他是吴王徐闻微末之时,以郡城相投的一个当地大户,只是“才学不高”,这才以文臣之身当了个郡尉以作晋升之阶。 不过唐英哲在其位谋其政,当了郡尉后,很是读了几本兵书,又请来几名懂军事的幕僚。 几年下来,居然让他立了几次军功,只待时机一至,便能当上郡守甚至直入中枢。 吴国侵楚不成,反被楚军入寇,安庆危急,吴王因此下令让唐英哲这个知军之人亲守安庆。 唐英哲赶到安庆接受防务,倒也没出篓子,请水师协防安庆侧翼,派人在安庆外围的两关驻守重兵,一切井然有序。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最不可能出事的水师败了,现在腹背受敌,显然是不可能再出兵支援集贤关和赤岗岭。 徐闻私底下给他传话,大军主力正从吴越边境调回,坚守待援,城在人在。 唐英哲心里苦,他脸色一狠道:“趁夜给集贤关和赤岗岭守将送信,他们的家人在城内生活无忧,如果能守到朝廷支援,他力保所有军将官升三级。 还有马上向金陵上奏,参水师一本,未探明敌情随意浪战,置安庆于危险之境。” 亲信幕僚一边记录,一边暗自佩服,短短几句话,将其政治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谁说明府无才。 自古孤城不守,凡是坚城,城外必有堡寨为依。 安庆的外围依凭正是集贤关和赤岗岭,只不过如今这两处似乎不怎么牢靠,在楚军的攻击下摇摇欲坠。 十月十六日,围攻集贤关三日的楚军得知水师大胜,士气暴涨。 攻关主将李彦章亲率先登,于夜间破城,集贤关三千守军尽数战死。 赤岗岭就没这么好打了,其地势险峻,在山顶修筑堡寨,易守难攻。 十八日,张定安赶赴前线,命禁军主攻一日,亦不下。 十九日,参谋院献上火攻之计。 是时,半月无雨,张定安采纳火攻焚山,山火三日未歇,赤岗岭堡寨遂破。 十月二十三日,楚军四面合围安庆,李隆王旗亲临。 此时安庆守军尚有三万,但人心俱丧,士气低迷。 楚军按例劝降未果,以刚刚运到的五十架神威砲齐轰北城门,扬州大地第一次感受到神威砲的威力。 声如惊雷,无物不催,满城震动。 孤城难守不是说说而已,内无战心,外无援军之望,人心动摇之下,就算唐英哲再忠心又如何。 三日后,楚军向城内射入千封劝降书,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动摇人心之语。 你们的援军已经被击败退走,没人来救你们了,不然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天,还看不到一兵一卒。 最撼人心的便是没有援军,坚守只是白费力气,毕竟明眼人都明白再给楚军的投石机轰上十天半月,怎么也破城了。 献城者,封世爵,赏千金。 安庆城坚,可要是看不到希望的守军不想守了该如何。 十月二十八日,安庆东门守将送出密信,将于深夜发动叛乱。 当晚子时,东城失火,城门洞开,楚军先锋入城,里应外合攻下安庆。 唐英哲想自杀报国,却被手下拦住,随后在李隆的亲自招揽下投降。 可惜唐英哲不知道,吴国援兵已经在赶来的路途上,只是长江水道被楚军控扼,只能从陆上行军。 紧赶慢赶之下,两天前十万吴军援兵还是赶到了最近的皖县,但不得寸进,因为这里已经提前由李虎率军五万守住。 安庆被占,五品大员唐英哲投降,十万援兵退守舒县。 吴国震动,庐江郡各县官吏人人自危,整个庐江都将是楚军的囊中之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