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节 培训 (第2/2页)
备。 不过在派人前往新加坡之前,梁智诚也意识到以目前员工在情报搜集能力以及其它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就必须加强员工们的业务能力培训,如何搜集和辨别情报真伪…。 在信息部的办公室,梁智诚先是直接拿出一个例子: 曰本三菱重工是如何获得大庆油田的巨额订单,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这达成交易的过程里,三菱重工情报部门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因为在60年代,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是严格保密的,外人几乎是根本不清楚! 三菱重工情报机构一次偶然的机会,注意到从国内报纸刊登的大庆新闻…, 这引起了三菱重工情报机构的注意,然而立即上报,得到三菱重工管理层同意,并且是大力地支持。 然后以此为线索,三菱重工情报机构开始全面搜集国内报刊、杂志上有关大庆的报道。 从而初步判断出的大庆油田确实有可能存在! 同时也必须确定大庆油田的具体问题,三菱重工情报机构继续通过国内公开发行报纸,搜集情报。 在1966年的一期国内画报上,看到了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那张著名的照片。 三菱重工情报机构根据照片上的服装衣着确定油田大概的位置, 先是通过国内天气和气候,很快确定了油田的具体位置, 认为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 因此大庆油田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 后续又派曰本人在国内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都有很厚一层土, 从土的颜色和厚度,三菱重工情报机构正是确定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的结论。 经过对大量有关信息严格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三菱重工情报机构终于得到了大庆油田位置的准确情报。 确定油田的具体位置之后,三菱重工为了确定能否和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大庆油田的规模和加工能力。 为此,曰本三菱重工情报机构继续从国内公开的刊物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的信息, 对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定性及定量处理后,得出了有关大庆油田的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 … 通过对大庆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情报分析后, 三菱重工情报机构决推断:国内在近几年中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 三菱立即集中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全面设计出了适合大庆油田的设备,做好充分的夺标准备。 很快,大庆油田向国际市场寻求石油开采设备, 1966年,三菱重工据此设计出了适合大庆油田的采油方案和设备,一举中标,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以上的例子,梁智诚用了半了小时是非常具体说明了如何获得情报,还有辨别情报,以及情报的重要,能够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这让信息部门员工真正见识到了是如何通过极其普通的新闻信息,进行分析和推导,从而找到公司想要的商业情报。 同时也感受到这一份工作严谨,还有压力! 另外梁智诚也告诉员工们,三菱重工商业情报的例子,是可以用在其它的领域,要学会举一反三。 员工们立即明白了意思,把三菱重工获得大庆油田订单的过程,认认真真地作笔记,用在苏联情报搜集工作。 梁智诚接着说出,梁记制伞的业务重心是放在苏联市场上,要求员工们尽量略懂俄语,相关的培训费用,公司时可以直接报销。 这让员工们感受到梁智诚对苏联市场的重视,就好奇询问原因。 梁智诚是没有告诉太多,只是为了梁记制伞的销售。 最后,信息部门招聘1位懂俄语的翻译,每天的工作及时翻译苏联的经济新闻,并且整理起来…, 同时梁智诚决定派张力前往新加坡, 在办公室,两人单独的商谈: “阿力,你来公司多久了!” 突然被老板叫来单独商谈,不是好事就是坏事, 张力是从梁智诚的表情看不出任何的答案,就显得很紧张: “老板,我在梁记制伞到今年工作了11年了。” 梁智诚点点头,语气缓和: “阿力,你认为公司发展前景如何?” 张力就实话实说: “老板,公司发展前景非常不错,特别是老板你管理公司之后,公司的订单大量增加,工人工资也大幅度提高…。” 梁智诚问道: “阿力,你在工厂工作了11年,有没有对工厂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力想也没有想,直接表示: “老板,虽然说我在公司工作这么久,但是我目前还只是一个新人,暂时没有其它的想法,只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梁智诚很满意对方的态度。 看似问得是套路话,其实就是想试探一下,对方有没有长期在梁记制伞工作多准备。 见此人可靠,可以重用,梁智诚就说出目的: “阿力,现在有一份外派的工作,前往新加坡,不知你愿意去不?”说到此出,梁智诚认为有必要说明工作内容: “阿力,去新加坡的任务,我相信你应该是知道,就是在当地接触苏联的机构,包括成立的公司,还有银行…, 为公司提供商业情报,还有建立人脉!” 张力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老板,我愿意去,因为去新加坡不光是锻炼英语,还有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新加坡虽然是以华人为主,但是官方语言却是英语! 梁智诚是很放心: “阿力,事不宜迟,在2月底之前办理前往新加坡护照手续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